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最近恰逢春节即将来临之际,西安-河南-天津等地疫情发生暴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议论纷纷:起源地西安疫情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本次河南-天津疫情有什么特点,有何启示?为什么有人说国外的新冠是大号流感,而中国的新冠会“咬人”?有没有可能出现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病毒同时暴发流行,形成“双线作战”的情况?当前热度较高的核酸疫苗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 核酸疫苗加强针是否值得在我国推广应用?目前利用药物治疗前景如何?面临春节和冬奥会这两个关键时期,应该怎样平安度过?肝病患者在春节和疫情暴发期间该怎么办?
王宇明教授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相信他的意见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有益的启迪。
面临春节和冬奥会这两个关键时期,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平安度过呢?
王宇明教授:
我们应该把两个重要事件分层分析一下。
首先,春节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在同一时间段踏上回家旅程,此时人群流动最大。再加上现在正值疫情高峰,因而传染风险性也最大。我国幅员辽阔,人群行程的幅度和跨度很大,这也增加了大范围扩散的风险。有媒体预测,此次春节人口流动变化将超过往年的春节。所以如同去年同期,也是比较危险的时期。虽然有人认为,来自低风险地区的人们出行可以不受限制,但事实上现在疫情瞬息万变。例如,转眼之间西安的这一波疫情已经波及多地,且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社区传播。
至于冬奥会,影响相对会小一些。这是因为:一是冬奥会举办地点在北京,国家防控规定比较严格;二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对于到北京的运动员可以立即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基本不与外界一般民众接触;再加上不设立现场观众,影响也会小一些。另外,国外政要少来或不来的话,也可以减少了传播风险。此外,相对于夏季奥运会,我国民众特别是南方民众对冬奥会的兴趣程度和关注度要稍微少一点,这个客观上对疫情防控也起到正面作用。相对来说,由于总体人群集中情况会比春节减少很多,因此疫情暴发的可能性比较低。
由于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本次长周末时间将近10天(法定7天),人少事多,加上当前疫情日益严重,目前来看今年又是一个艰难的年关。与此同时,全国各个部门都正在面临一个大考。现在国内外的最大争议,就是我国的严格防控虽然效果好,但是成本很高(有一些方面可以称为过高),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是高标准下的问责制(零感染、零传播、零死亡等),使得相关部门采取“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策略。因此,我们急需实行精准防控,这样就不能不改变当前成本过高的防控策略。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辖范围来进行问责。为了平安度过疫情高峰下的春节和冬奥会,我总结出几点具体建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一,明确和限定中高风险区的定义。现在的官方定义已经缩小到住宅小区范围,但是仍然有些部门将其几乎无限扩大到区、县乃至市、省,产生非常巨大的不利影响,严重干扰大批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是需要加以认真纠正的一个错误做法。
第二,可以树立一些示范模板。上海的中风险区已经精确到一个住宅小区,这可以作为一个样例。冬奥会也可以做一个样例,例如从机场到宾馆完全形成闭环管理,中间没有无关人员的接触。
第三,尽量不用时空重叠理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时空重叠并没有多大意义,例如一栋高层公寓楼的时空重叠面积远远超过一场大型宴会,而实际上二者的实际影响相距很远。同理,在同一个时空内,步行、小汽车和大巴车的传播风险也是差异悬殊。
第四,建立各地区的统一防控联动机制。避免一个地方一个政策,劳民伤财。例如,各个省市都搞一个自己的健康码和行程码,有没有必要?可否全国统一?我觉得这是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非常麻烦,没有必要。
第五,学校提前放寒假。在春运之前学校提前放寒假,这个时候成本是最低的。况且,目前看来青少年和儿童感染者出现增多趋势,加之他们一回家常常与老人接触,带来风险。
第六,尽量实行居家隔离。从疫情刚刚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大力宣传居家隔离的优越性,我也非常赞同。然而,为了保险,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对密接者也没有实施居家隔离,而是征用宾馆的形式,进行集中隔离,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都十分巨大。目前马上进入春节期间,居家隔离的实施可以很好地解决“吃喝拉撒睡”,以及在特殊时间地点强制隔离极易出现的思想问题。
第七,除了必须隔离时,公民必要的外出不应过于限制。有很多单位出于严格防控,禁止工作人员外出,甚至不按疫情分区,不问理由(例如就医),引起很多争议。倘若有人因客观情况必须外出隐瞒行程不报,结果是适得其反,反而增加了防控风险。
第八,严格执行公共场合戴口罩和禁止大规模聚众规定,实行罚款规定。很多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比我国还要严格,聚会限制人数常常为3人以内,比我们还要严格。他们的罚款规定也值得我们借鉴,因为靠自觉不如靠制度。
最后,应在全社会倡导对新冠患者给予人文关怀。不得歧视新冠感染人群,并鼓励和表扬那些主动检查并进行有效自我隔离的感染者。应该说,正是由于歧视,才导致有些人宁愿铤而走险也要隐瞒接触史和病史。
问
肝病患者在春节这个关键时期应该如何做?
王宇明教授:
最近疫情再起,春节将至,在眼下特殊时期,慢性肝病患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仍需保持长期管理,不仅要做好新冠的防控,而且还要做好肝病的保养。按照往年情况,复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完节再查,一种是节前查。我的经验和建议是节前查,特别是长时间未复查者。
针对当前的特殊情况,慢性肝病患者在疫情之下的春节期间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及时就诊,纠正拖延看病的错误思想。切不可因一点点疫情波动,打乱了目前现有的诊疗安排,甚至拖过春节再复查看病。如果拖延致使病情加重,那就得不偿失了。最近一段时间处于西安-河南-天津疫情的扩散期,加之正值春节前夕关键时期,各地防控措施会有一定限制,故经常会有患者朋友问是否可以咱停一段时间的复查,等疫情及春节过去后再来院诊治。然而,如果到春节期间发生问题,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出现重症化或者病情急性加重,处理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本次春节长周末近十天,医院一般只留下值班医生和护士,检查、外科手术和重要治疗实施起来都非常不便。我从医这么多年来,春节发生慢性肝病重症化的患者很多,经常不停地找我,处理起来也确实比较困难。例如消化道大出血、人工肝、血液透析、介入治疗、肝移植,这些治疗在春节期间实施起来都非常不方便,甚至不可能的。全家老老少少忙得团团转,而抢救治疗却困难重重,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令人遗憾。
最近因为疫情复发,各地民营企业及学校部分提前收工或者放假。目前距离春节还有十多天,除了极少数高风险地区外,全国各地医院工作是完全正常的,可以确保患者的正常就诊。我所在的西南大学附属公卫医院目前相关诊疗和平时一样(常规检查项目当日即可出结果),也不需要检查核酸。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当前国内疫情报道看,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但事实上昨天的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只有127例,这和美国每天数以百万计的新增病例相比,简直是凤毛麟角,微不足道。在此,特别提醒大家,为了不影响诊疗计划,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尽快抓紧时间就诊,特别是最近十多天的黄金时间,看病赶早不赶晚,否则得不偿失。
第二,如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到院就诊,可采取远程处理,避免因为节日耽误治疗。确实因为特殊原因没办法到医院就诊的,可以安排远程会诊,这种方法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非常实用。例如,有些患者因为交通不便或隔离等原因不能来院就诊,但又不能耽误治疗,可通过我的助手找我远程看病开药,并安排开好药物邮寄到家,真正实现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
第三,节日期间必须加强疫情自我保护意识。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存在机体引起持续性免疫反应,T细胞功能的逐渐损耗和应答细胞数量缺失,机体免疫功能会长期处于低下状态。因此,这类病人本身就更加容易发生SARS-CoV-2的感染。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针对138例新冠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9%SARS-CoV-2感染患者合并慢性肝病;另一团队对SARS-CoV-2感染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1%SARS-CoV-2感染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因此,肝病患者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在春节期间,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应尽量减少走亲访友,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外出一定要认真规范地佩戴合格口罩,这都是保护免于感染的重要措施。
第四,长周末的应酬劳累极易引起肝病发作。新冠疫情两年多,由于隔离多,大家在家多,运动少,吃得多,所以体重是普遍增加(图),而慢性肝病患者的体重和脂肪肝更是呈平行关系。春节即将来临,面对美味佳肴,在舞箸把盏、频频举杯之际,在饮食上肝病注意患者不宜进食太多的油炸油腻食品,不吃或少吃生冷卤菜,以免造成肠道感染或上消化道出血,加重对肝脏的损害。同时肝病患者本身肝脏已有病变,如果饮酒,可谓是雪上加霜,可使病情加速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演变。因此,肝病患者切忌暴饮暴食,坚决禁酒。此外,还切忌过度疲劳,切不可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扑克等。
第五,长周末肝病患者发热处理很重要。由于免疫力低下及肝病的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容易发生普通感冒甚至感染。因此,肝病患者发热并不一定就是新冠,要注意鉴别。如果是病情稳定的肝炎患者,轻度发热伴有流涕、鼻塞,确认自己这段期间一直没有外出,没有接触可疑人员的话,有可能就是普通感冒。患者可以先戴上口罩,在家里服用一些感冒药、多饮水,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体温不能控制,或合并腹胀、咳嗽等情况就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应该注意,按照当前规定药店是不可以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出售退热药和抗菌药物的)。如果2周内有与外来人员或明确有新冠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症状后则要先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取得联系,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附近定点医院就诊。无论哪种情况就医,切记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这样做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总之,长期以来,在疾病防治关系上看,我国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优势是“亡羊补牢”做得较好,缺点是“未雨绸缪”做得不够完美,即“重治轻防”。国家层面,在少数人发现问题以后,政府无疑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全大多数人利益。相反,个人看病,发现问题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了。因此,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决不能弄成“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往期回顾: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