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移共识·启未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专家共识发布会精彩掠影

2020-12-31作者:Medical Editor-G会议
非原创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专门针对aGvHD的治疗规范。


6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牵头发起的“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III)——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020版)” 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在线发表,共识发布会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成功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国内首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各移植单位规范临床aGvHD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也为移植中心之间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本文撷取发布会精粹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共识在线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


WechatIMG964.jpeg


权威发布 · 主席致辞

黄晓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移植大国,移植领域的专家同道们也一直致力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规范治疗。凝聚而成的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努力,相信《共识》的正式发布会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规范诊疗,以及中国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因故未能参会,仍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发来殷切寄语。他指出,《共识》是在黄晓军教授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之下,凝聚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的智慧,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而成,相比国外的共识更易于操作,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也希望以后不断完善共识,使之早日成为中国的指南。


共识解读 · 条分缕析

《共识》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内容:定义和发生率、危险因素、药物预防、诊断鉴别和严重程度分度标准、疗效评估标准及糖皮质激素耐药急性GVHD定义、治疗药物选择、受累器官的局部管理和患者的整体管理。会议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文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代红教授分别进行了深度解读。现撷英集萃,让我们一睹为快!


第一部分:aGvHD以主要临床表现区分,单倍型移植危险因素独具特点

许兰平教授介绍,aGvHD的定义并非单纯以时间来分界,而是以主要的临床表现来区分,如经典aGvHD一般指发生在移植后100天以内,且主要表现为皮肤、胃肠道和肝脏三个器官的炎性反应。国内资料显示,中度和重度aGvHD发生率约13%-47%,发生率的差异主要与危险因素不同有关。

本版《共识》通过改进aGvHD的预防方案,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高危因素的作用,成为一大特点。具体而言,则分为同胞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型供者移植和非血缘关系供者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四个部分进行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开展临床研究证实,CsA+MTX+MPA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aGvHD发生。


第二部分:aGvHD鉴别诊断、分度标准及疗效评估标准知多少?

唐晓文教授指出,aGvHD主要为临床诊断,通常依赖皮肤、胃肠道和肝脏的受累情况,需注意排除其他可能情况,尤其在aGvHD表现不典型或治疗效果欠佳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然而,随着单倍型移植的广泛开展,临床可能会观察到诸如不明原因发热、肺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非特异性表现,给鉴别诊断造成一定困扰,仍然有待未来开展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探究。

《共识》中指出,一旦诊断aGvHD,则要确定器官分级和总的分度,目前最常用的是改良Glucksberg分级系统,其次是MAGIC分级标准。aGvHD开始治疗后,建议每天评估疗效,及时识别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疗效评估通过各个靶器官的aGvHD分级和整体分度与初始aGvHD情况的比较获得。


第三部分:兼顾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共识助力临床诊疗规范

刘代红教授强调,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aGvHD治疗的基石。治疗原则方面,与国际上通常II度及以上才开始治疗不同,《共识》中明确指出对于配型相合的HSCT,I度aGvHD可以密切观察和局部涂擦糖皮质激素;但HLA不合尤其单倍型移植早期发生的aGvHD进展较快,I度aGVHD即可开始一线治疗。

aGvHD对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在50%~60%左右,对于一线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国际上尚无统一的二线药物选择流程,一般遵循各自中心的用药原则。此次《共识》结合实际操作、性价比、可及性等因素,介绍了巴利单抗这一国内迄今最多选用的aGvHD二线药物,以及甲氨蝶呤(MTX)这一中国医生最先用于治疗aGvHD的药物,此外还提及了目前临床中心尝试使用的其他药物如JAK抑制剂等,均体现了中国特色。


启示畅谈 · 家争鸣


作为国内首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专家共识,由22位领域内权威专家参与讨论制定,经过3轮讨论,最终定稿。那么,《共识》对未来临床工作有哪些积极意义?后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问题?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围绕上述议题和媒体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明教授:与国际指南不同,基于非体外T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GvHD预防和治疗体系是本次共识最大的亮点。而且在治疗方面,我们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很早就将巴利单抗作为二线用药往前移,此外还包括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激素的中国特色方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也有待推广到更多的基层移植中心。

安徽省立医院孙自敏教授:共识从开始的初稿到好几轮讨论会,大家完全是畅所欲言,可以持不同观点、可以争论,最后凝聚而成的结晶既包含国际上前瞻的内容,也有中国本地的特色,方方面面都尽善尽美。尤其在治疗方案的药物可及性方面,有很多详尽的标注和药物使用建议,也梳理了中国专家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在此特别感谢许兰平教授团队,也希望黄晓军教授带领大家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为后续指南的发布铺垫更多文献证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夏凌辉教授:共识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与国际指南接轨的同时,中国特色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单倍体移植相关的国内证据引用,我想这一点也是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同。接下来还要再加强宣传,推动各基层单位充分理解共识的内涵和意义,促进国内移植水平的共同发展。目前,共识在分子标志物检测和个体化治疗部分都保留了一定的探索空间,未来还将与时俱进,根据新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不断更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教授:作为国内首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专家共识,纳入更多基于中国数据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为年轻医生的临床思维建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和学习指导教材,感谢所有专家为此付出的心血。与此同时,也希望未来在开展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黄晓军教授能够组织大家克服一些难点,开展更多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教授:个人结合共识发布简单谈三点感受。一是立足实战,对基层临床的指导性很强;二是中国声音,汇合了包括北京方案在内的很多临床经验总结以指导实际;三是继往开来,当前共识仍然保留了一些空间有待升级和填补。展望未来,还有待我们大家一起推广、引用、升级。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进行了紧张热烈地交流和讨论,发布会圆满结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共识的目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交流。最后,黄晓军教授寄语说道:“我们有一个梦,是共识变成指南。我们还有一个梦,中国的共识要变成世界的共识。正如很多专家所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携手共进,制造产生更多的证据来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


本文由胡建达、张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