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根据ADJUVANT和EVAN等研究的结果,我们已经达成共识——2年的EGFR-TKI辅助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是可行的、有良好耐受性,并显著延长DFS。然而,临床实际应用的困惑仍然存在,尚需更多的研究解答。
1 DFS获益能否证明TKI辅助治疗的合理性?
J CLIN ONCOL上发表了SELECT研究长期随访的结果,在40例复发患者中,只有4例发生在厄洛替尼使用期间,26例为复发后重新使用TKI的患者,中位治疗时间达到13个月,与晚期一线治疗时间基本相同。24例复发后再次活检的患者中,仅有1例检测出获得性T790M突变。这几项结果均说明,术后辅助使用TKI,并未牺牲未来的长期获益。考虑到现在晚期治疗已进入靶向/免疫治疗时代,复发患者后续可能经历多线治疗影响OS,DFS的获益可望成为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
2 术后辅助TKI治疗的维持时间?
这是临床实际应用最常见的问题,根据手术患者术后复发的时间高峰,既往研究方案多设计为术后口服2年。在去年ASCO会议上,有一项阿法替尼术后3个月对比2年辅助治疗的对照研究,提示更长的用药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肿瘤控制率,但同时能坚持完成2年辅助治疗的患者也更少。目前,奥希替尼的术后辅助治疗ADAURA研究采用的是3年方案,埃克替尼辅助治疗也有多项研究,用药时间从半年到3年不等。究竟最优的用药时长多少,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 术后辅助TKI的最佳获益人群?
术后辅助TKI的最佳获益人群一直存在争议。从ADJUVANT和EVAN研究的结果来看,存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N2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主要获益人群。然而,单从这一个临床特征是否足以精准筛选最佳获益人群?去年的ESMO会议报告中,我国学者对ADJUVANT研究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大panel测序,建立五个基因组合的MEDUSA模型,使用模型的评分作为疗效预测标志物,可对患者的用药进行了最优选择。
除了肿瘤患者自身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另一个与术后辅助治疗密切相关的因素则是术后微小病灶残余(MRD)。不同癌种的多项研究均显示,术后MRD的存在与肿瘤复发及长期生存显著相关。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国际上第一项精准评估ctDNA围手术期动态变化的前瞻性研究(DYNAMIC),通过围手术期多时间点的动态ctDNA分析,探索了ctDNA术后监测MRD的最佳时间点,这也是亚洲第一项应用ctDNA监测肺癌术后MRD的研究(图6)。基于在一些癌种中MRD检测已经开展的干预性临床研究,术后的随访模式有望得到改进。
图6 DYNAMIC研究探索ctDNA的围术期动态变化
纵观近两年早期肺癌的诊治发展,与前几年相比可谓突飞猛进。无论是药物Ⅱ~Ⅲ期临床研究的多点开花,还是转化性研究的深入创新,又或是检测技术的不断优化,各项研究成果在不断加速改变我们对于早期肺癌的认知和处理策略。特别可喜的是,国人在此领域建树颇丰,并且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期待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国人原创成果。
作者 | 陈克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