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性别:男
年龄:52岁
身高:167cm
体重:74kg
主诉:间断便血1年余,确诊结肠癌肝转移1年余,多周期化疗后,为求化疗来诊。
现病史:该患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使,为新鲜血,无发热及皮,无血便,无腹痛等不适,病人未给予在意,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并开始出现脓血便,无发热,仍无腹痛,06-21病人就诊吉林市人民医院行肠镜检査提示进境40cm可见結肠巨大占位,取病理提示(结肠)送检黏膜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部分区域细胞席变,行全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并周围渗出改变,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转移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建议増强,后行增强提示乙状结肠冗长,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结肠癌,浆膜层毛糙,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多发转移瘤,左肾肿,前列腺增生,病人前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会诊,建议应用贝伐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全身化疗,07-02给于开始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全身化疗及靶向治疗5周期,病人耐受性较好,未出现骨抑制,复查转氨酶轻度增高,化疗后复查肿瘤标志物下降,病人自觉排便明显改善,第二周期前返院病人转氨酶较高,积极保肝治疗效果欠佳,完善肝炎分型提示丙肝,考虑丙肝影响肝功,请肝炎门诊会诊,完善丙肝分型,后给予保肝治疗10余天肝功有所好转后,于08-06继续给予第二周期全身化疗,给予奥沙利铂减量至200mg,卡培他滨减量至1、5g每天二次口服化疗,病人时受性尚可,出现血压路不稳,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尚可,第三周期前病人门诊复查各项化验,转氨醇仍高,肿瘤标志物有所上升,血象正常,考虑肝功异常影响化疗,肿瘤标志物有所反复,后请肝炎门诊会诊,口服抗丙肝药物,复查肝功正常,脚瘤标志物较前下降,丙肝病毒转阴,各项化验无化疗禁忌症,完善全腹增强CT(化疗3周期后)提示肝脏多发转移,乙状结肠壁稍增厚,肝脏病灶周围强化减弱,乙状结肠病灶较前明显缩小,09-19开始继续行第四、五、六周期全身化疗,复查病灶稳定,病人放弃维续化疗,完善KRAS基因监测提示野生型。10月份开始间断在吉林省肿瘤医院行2次肝动脉化疗检塞术,未全身化疗,12月底在长春前卫医院行结肠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具体不详),后未继续诊治及复查.03-07在我院门诊复查肝脏增强核磁提示肝脏转移瘤较前明显增大、增多,化验采血提示肝损害,病人在长春多方会诊,建议患者应用伊立替康为主方案化疗+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病人于2018-03-15给予伊立替康200mgd1、8静脉化疗,同时给子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每周一次,病人共化疗及把向治疗8周期,病人耐受性尚可,出现颜面部及周身皮疹,尚能耐受,期间复查肿瘤标志物下降,3周期及6周期后全面复查提示肝脏病灶明显缩小8周期后未按期返院给予影像学复查,出院门诊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缓慢上升。2019年12月份患者开始出现午后低热,右上腹不适,入院复查提示肝脏病灶较前明显增生,肝损害,12月中旬病人开始口服瑞戈非尼靶向治疗1个月,1月底病人耐受性尚可,出现颜面部及周身皮,尚能耐受,期间复查肿瘤标志物下降,3周期及6周期后全面复查提示肝脏病灶明显缩小。出院门诊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缓慢上升,后口服瑞格非尼粑向治疗1个月,202001初复查病情进展,给予更换呋喹替尼靶向治疗,期间复查瘤标志物有缓慢下降过程,后再次升高,且出现右上腹不适,周身不适,3月24日门诊复查肝脏核磁提示肝脏弥漫型转移瘤,病情明显进展,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发病以来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区吐,无腹泻,无发热,体重明显减轻(约10Kg)。
既往史/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PS评分:1分,
NRS评分:0分
体表面积:1.89m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腹部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无浮肿。(基本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肾功能:大致正常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3281ng/m1,糖类抗原199163.81U/ml。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5.3U/L,总胆汁酸3.58umol/L,总胆红素18.80umol/L,直接胆红素5.30umol/L,总蛋白80.4tg/L,间接胆红素13.50umol/L,白蛋白44.0g/L,球蛋白36.4g/L,胆碱脂酶753.0U/L,谷氨酰转肽酶63.81UL,碱性酸酶299.31U/L,谷草转氨酶58.1tU/L。
影像学检查:
检查部位:2019-12-03肝胆平扫同时增强:1.与2019-7-19原片比较,肝内转移瘤増多、增大,门脉右后支受侵2.脾脏异常信号,考虑转移。
检查部位::2019-12-02胸部平扫:1.右肺下叶局部慢性炎症。2.左肺尖结节,与2019.7.19本院CT比较略有缩小,建议定期复查。
检查部位:2019-12-02下腹部平扫结肠癌根治术后改变,请结合临床与原片对比肝脏稍低密度影,建议上腹RI平扫加增强检查。
入院诊断:
病灶发生或复发时间、部位及状态、转移情况、基因分析结果:结肠癌术后IV期,同时性肝转移 。
诊断依据:
2018-06-21结肠镜检查:进镜40cm课件结肠巨大占位。取病理提示(结肠)送检黏膜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部分区域细胞癌变。
2018-06-22吉林市人民医院全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并周围滲出改变,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转移瘤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建议增强。
2018-06-22吉林市人民医院全腹部增强CT:提示乙状结肠冗长,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结肠癌,浆膜层毛糙,伴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请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査,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多发转移瘤。
KRAS基因监测提示野生型。
治疗方案:
一线治疗方案: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 5周期;
5周期后于2018-10行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于2018-12行结肠癌姑息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
完善全腹增强CT(化疗3周期后)提示肝脏多发转移,乙状结肠壁稍增厚,肝脏病灶周围强化减弱,乙状结肠病灶较前明显缩小,09-19开始继续行第四、五周期全身化疗,复查病灶稳定,病人放弃维续化疗,完善KRAS基因监测提示野生型。
病理检查结果: (结肠)送检黏膜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部分区域细胞癌变。
(术后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
二线治疗方案:
2018-03-15给予伊立替康200mgd1、8静脉化疗,同时给子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每周一次,病人共化疗及把向治疗8周期
3周期及6周期后全面复查提示肝脏病灶明显缩小8周期后未按期返院给予影像学复查,出院门诊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缓慢上升。
病理检查结果: (结肠)送检黏膜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部分区域细胞癌变。
(术后病理回报中分化腺癌)。
三线治疗方案:
2019年12中旬病人开始口服瑞戈非尼靶向治疗2个月。
2020年01呋喹替尼靶向治疗1个月。
疾病进展检查结果:
2019年12入院复查提示肝脏病灶较前明显增生,肝损害。
出院门诊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缓慢上升。
2020年01月初复查病情进展。
3月24日门诊复查肝脏核磁提示肝脏弥漫型转移瘤,病情明显进展。
CT报告:
病例总结:
52岁中年男患,2018年6月份发病,诊断初期为结肠癌,同时性肝脏多发转移,综合评估为不可切除,初步评估转化治疗可能性不大,属于晚期姑息化疗,病人因初期用药意愿较急迫,完善KRAS等基因检测需要较长时间,初次治疗选择贝伐单抗+xelox方案,病人耐受性尚可,出现中度周围神经毒性,化疗6周期后,病人消化道症状完全缓解。化疗2、4周期复查肝脏病灶缩小,肠道病灶在CT上看不清,6周期后复查病灶稳定。但综合评估肝脏病灶仍未不可切除,病人自觉症状好转,不同意继续化疗,于家中口服中药。在这5周期化疗过程中因转氨酶明显升高诊断为丙型肝炎,因肝损害 2周期化疗导致化疗推迟及药物减量。当年10月份复查病灶有所增大,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次,12月份行肠道手术,术后未行任何治疗。次年3月份复查肝脏病灶明显增大,并且PD,肠道稳定,病人因KRAS野生型,行伊立替康+西妥西单抗全身化疗8周期,复查病灶持续缩小,疗效PR,病人出现中重度皮疹,耐受性一般,后拒绝继续治疗。停药3个月后复查病灶再次进展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患者未同意核磁评估,CT评估进展,给予更换瑞戈非尼1个月余,1个月余后复查肿瘤标志物明显上升,复查病灶进展,给予该呋喹替尼靶向治疗,期间复查瘤标志物有缓慢下降过程,后再次升高,且出现右上腹不适,周身不适,2020年3月24日门诊复查肝脏核磁提示肝脏弥漫型转移瘤,病情明显进展。病人目前身体状况一般,肝损害,病人不同意完善微卫星监测,不同意应用PD1/PDL1治疗,考虑既往应用贝伐单抗及卡培他滨有效,且间隔时间较长,病人同意给予应用贝伐单抗+单药卡培他滨方案化疗,目前治疗1周期后。对于该患者体会,首先治疗依存性较差,多地区看病,对治疗抵触,且根据该患者治疗过程来看,病人化疗后有效,停药后短时间进展,对于三线治疗选择,由于经过一线二线化疗,耐受性一般较差,若不考虑经济因素,通常口服靶向药物病人更能接受,但对于瑞戈非尼及呋奎替尼来说,也有不同程度反应,需要密切监测,给予病人心理疏导,该患者未通过三线、四线治疗获益,目前状态较差转差,肝脏弥漫性改变,可考虑完善微卫星情况,给予免疫治疗,但家属不同意,故只能选择既往应用可能有效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