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这类药物具有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高口服生物利用度、长半衰期和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并可覆盖大多数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但氟喹诺酮类存在延迟心室复极的风险,表现为 QT 间期延长,甚至诱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20 倍以上。心源性猝死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每 3 例血透患者中就有 1 例死于心源性猝死。此外,血透患者需长期服用大量药物治疗,其中使用有延长QT 间期风险的药物非常普遍。因此临床医生关注到: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是否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表明,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同时服用其他可延长 QT间期药物的患者。该研究于2021年 10 月 20 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 》 (JAMA Cardiology)杂志上。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 2007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美国肾衰竭中心 264,968 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年龄为 61 ± 15 岁;51% 是男性)。研究人员比较了口服氟喹诺酮(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或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血透患者在开始抗菌治疗的 5 天内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该研究共纳入626,322 例次抗菌药物治疗事件,其中40.2% (251,726)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59.8% (374,596) 使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这两类抗菌药物治疗后 5 天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氟喹诺酮类治疗组105.7/100,000 人;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组40/100,000人。即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短期心源性猝死风险是对照组的2.6倍。其中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相似。
根据这项研究数据,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可能是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的一种可行策略。但是,相关的绝对风险降低幅度相对较小。在大多情况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益处可能超过这类药物的潜在心脏风险带来的危害。是否使用氟喹诺酮类应个体化并针对病原体,需要权衡临床益处和潜在的心脏风险。建议临床医生在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之前和期间监测心电图。
这项观察性研究关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风险。此类患者结构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 使用其他延长QT 间期的药物非常普遍,且透析治疗期间的电解质变化可能会增加 QT 间期延长药物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因此更易受到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
但该研究仅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同时此研究中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人群中可能存在无法识别的混杂因素或差异。因此,当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仅提供次优抗菌覆盖时,临床医生仍应考虑开具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之前和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测。
摘译:张昳馨
审校:李颖
本文转发自华山抗生素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