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7300)
指导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王 鲁
在我国,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与肝癌的主要原因。这里所指的慢性肝炎除人们熟知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外,另一个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
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丙肝发病率则逐年上升。加之丙肝因缺乏明确的预防手段而相对较难控制,其成为继乙肝之后,又一个导致肝硬化与肝癌的致病“祸首”。
HCV 慢性感染者:肝癌风险高
HCV 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0 倍。我国肝癌患者中,HCV 抗体阳性率为4%~10%,HCV 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率为1%~4%。
研究证实,任何水平的血清HCV RNA 阳性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通过抗病毒治疗清除HCV,可明显降低肝癌发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与乙肝不同,HCV 感染若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丙肝与肝癌的漫长“纠结史”
丙肝与肝癌的发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间的转变一般经历20 余年的漫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癌。
● 急性期 HCV 感染初期(2~12 周)为急性期,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感染HCV 后1~3 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V RNA,只有少数人可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
● 慢性期 50%~85% 的患者会进入慢性炎症阶段,发展为慢性丙肝。目前全球有1.3 亿~2.1 亿的HCV 慢性感染者。
● 肝硬化和肝癌期 10%~40% 的慢性丙肝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其中,又有1%~5% 最终进展为肝癌。
AFP检测+肝脏超声检查,有助肝癌早发现
和乙肝一样,慢性丙肝患者属于肝癌高危人群。肝癌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35 岁以上,有HBV 或HCV 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或有慢性肝炎史者。在此人群中,甲胎蛋白(AFP)筛查肝癌的检出率为501/10 万,为自然人群的30 余倍。若这些患者同时还伴有嗜酒、糖尿病,或有肝癌家族史,则危险度更高。男性患者应于35 岁以上,女性患者应于45岁以上开始进行筛查,每6个月左右进行一次。
目前采用的筛查手段为血清AFP 检测联合肝脏超声检查,检出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能达到92%左右。AFP升高而定位诊断不能明确者,在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和妊娠后,可以每1~2 个月随访一次。
由于丙肝患者往往伴有慢性肝病活动,故需同时检查肝功能。对于肝内有小结节病灶而AFP 正常的人,医生会建议患者每3 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高度疑诊者,可以行腹部CT 或MRI 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作者 爱肝联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