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解读
CT及CTA常用于急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可尽快评估是否存在颅内出血及动脉闭塞。目前常用CTA测量颈动脉斑块的直径,从而计算颈动脉的狭窄程度。
最近研究表明,颈动脉来源的卒中常和颈动脉斑块成分不稳定相关,如MRI检出的斑块内出血。因MRI存在一些自身的局限性(如身体内置金属的患者不能完成),所以需要更大限度地利用CTA发现斑块的特征。
现有研究表明,CTA提示的斑块最大厚度、狭窄程度、斑块溃疡、斑块钙化等都是斑块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尤其是最大软斑厚度)。除此之外,动脉外膜薄层钙化(“环征”)也可以部分预测斑块内出血。近日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目标是探究与同侧缺血性卒中相关的颈动脉CTA特征。
背 景
颈动脉狭窄一直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近期研究表明,在影像学上观察到的一些特定的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程度可能比颈动脉狭窄更高。
本研究旨在应用CTA确定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特征,用以分辨同侧缺血性卒中的来源。
研 究 方 法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涉及2个研究中心,在2009年至2016年间共入选了950例接受同侧颈动脉CTA及头颅MRI检查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了696例有其他卒中来源的患者(剩余254例患者,共508支颈动脉),再次排除11支颈动脉闭塞、2支颈动脉次全闭塞、1支既往颈动脉支架置入,最终纳入254例患者(共494支颈动脉)。
研究记录了受试者的颈动脉CTA和临床特征,并拟合多变量Poisson回归模型,使用ROC特征分析、曲线下面积和自举验证等方法确定这些斑块特征对于卒中来源的鉴别值。
研 究 结 果
最终的预测模型包括管腔内血栓[患病率2.8(P < 0.001);95%CI 1.6~4.9]、最大软斑厚度[患病率1.2(P< 0.001);95%CI 1.1~1.4]和“环征”[患病率2.0(P=0.007);95%CI 1.2-3.3]。最终鉴别值(AUC=78.3%)高于腔内血栓(56.4%,P<0.001)、最大软斑厚度(76.4%,P=0.007)或轮缘征(69.9%,P=0.001)任一单独特征。此外,NASCET狭窄分类(临界值分别为50%和70%)对卒中的识别率较低(AUC=67.4%,P<0.001)。
表 最终卒中预测模型
A:最终预测模型对单独成分最终预测模型:实心圆 + 实线管腔内血栓:黑三角 + 短划线最大软斑厚度:浅灰菱形 + 短划线环征:灰圆 + 点虚线
B:最终预测模型对环征对NASCET分类对连续NASCET测量最终预测模型:实心圆 + 实线环征 + NASCET分类:浅灰菱形 + 短划线NASCET分类:浅灰方块 + 点虚线连续NASCET测量:深灰三角 + 短划线
图1 ROC分析证实最终预测模型和颈动脉斑块“环征”在预测同侧缺血性卒中的优越性
A:DWI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灶
B:右侧颈动脉分叉出去斑块形成,伴“环征”
C:最大软斑厚度5.1 mm,最大硬斑厚度1.9 mm
D:NASCET方法测量狭窄程度
图2 颈动脉CTA影像学标志
研 究 结 论
由此可见,对同侧颈动脉所致缺血性卒中的最佳识别信息包括腔内血栓、最大软斑厚度和环征。这些结果不支持仅使用颈动脉狭窄来确定CTA的卒中来源,表明这些替代标记可能更好地诊断易损斑块并指导治疗决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