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心功能衰竭优化给药方案建议
1.避免与慎用有心脏毒性的抗菌药物:
急性心功能衰竭(AHF)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几乎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多合并心律失常,合并用药较多,且部分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因此具有多个Q-T间期延长及TdP危险因素。
AHF合并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建议:
(1)充分评估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用药、电解质紊乱、长Q-T间期家族史、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来权衡抗菌药物方案的风险及受益;
(2)使用易致心律失常的抗菌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及电解质浓度;
(3)控制抗菌药物的浓度和滴速;
(4)减少合并用药;
(5)当心电图校正Q-T间期>500 ms,或较基线延长60 ms以上时需警惕潜在危险,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并监测心电图至恢复正常。
2.依据心功能损伤程度和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
目前,AHF合并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PK/PD临床研究资料很少,仅限于重症医学领域的个别研究。对于心输出量降低的AHF患者,尤其是伴器官、外周组织低灌注者,抗菌药物清除率下降,药物谷浓度升高,可适当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蓄积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多种清除代谢途径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蓄积情况则相对较少,可不予调整。其次,AHF合并低蛋白血症及组织水肿时,亲水性抗菌药物的Vd增大,常规剂量难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调整剂量,并应用首剂负荷量以尽快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亲脂性抗菌药物本身Vd较大,低蛋白血症和渗液导致的Vd影响较小,无需调整。AHF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需血液净化技术时详见原文"急性肝功能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及"CRRT"章节。
3.抗菌药物TDM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必要性:
AHF合并感染时PK/PD指数多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尿剂,以上多重因素同时影响抗菌药物的PK/PD,使药物清除率、半衰期等参数变化较大,因此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应根据PK/PD的特点及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尤其需对药物治疗窗较窄的药物进行TDM并调整方案。新型PK/PD软件(如PK-PD Compass)通过整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体敏感性和PK/PD数据,为临床医师提供床旁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可应用于AHF患者。
综上所述,AHF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可影响抗菌药物的PK/PD,且个体差异较大,认识其意义并根据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适当调整抗菌药物剂量和滴注方式,同时注意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可获得良好疗效,提高安全性。但目前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需开展相关研究。
以上内容节选自《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