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州碧城OSF卒中网 David Wang
寻找卒中“元凶”才能有效预防卒中,其中,除外如卵圆孔未闭 (PFO)引发的心源性卒中,最佳方法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然而,TEE做起来有风险,且在患者服用镇静剂后无法完成瓦氏动作(VALSALVA)。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只能探测到45%左右的右向左分流(RLS),如PFO。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是寻找PFO的有效方法,且在中国应用广泛。然而,TCD的检测精准性与操作者的技术娴熟程度密切相关。
在今天的ISC 2022大会上公布了一项包括笔者所在中心(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参与的比较自主机器人辅助TCD(autonomous robotic-assisted TCD, raTCD)与TTE探测PFO的多中心研究结果,raTCD装置方便,可通过自动调节捕捉动脉血流信号。
研究入组了129例卒中或TIA患者,平均年龄61岁。经对比,raTCD检测到RLS或PFO的概率远高于TTE。
如下图所示,左侧TTE发泡试验未观察到气泡穿过卵圆孔;右侧raTCD检测出大量微信号(白色)。
研究结果显示,raTCD在检测RLS方面优于TTE,其发现RLS的概率3倍于TTE。此外,raTCD操作方便,无须较高的操作者技术要求。
来源:SVN俱乐部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