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7月26日,BEST 2020第7届拜耳肿瘤高峰论坛线上盛大召开,肝癌、结直肠癌、泌尿肿瘤等领域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就临床实践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循证思辨,一场场凝聚智慧与经验的学术盛宴精彩纷呈。本报特别整理大会讨论精要,与读者分享,以期为未来肿瘤诊治提供思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军教授
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很好地诠释了肝癌全程治疗排兵布阵的指导原则,目前,如何降低肝癌复发率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梁军教授强调,早诊早治是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微血管侵犯(mVI)和门静脉癌栓(PVTT)是复发高危风险因素。
《指南》具有以下三大特点。首先,《指南》符合国情,我国肝癌的发生、发展、分子生物学、病因学、流行病学等,与欧洲有着较大差别,本《指南》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其中的循证医学证据,50%以上都源自我国;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国内的TNM分期;在整个肿瘤治疗当中,强调了MDT的重要性;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中药写入了指南。
其次,《指南》涵盖最新研究进展。 近几年,肝癌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系统治疗当中,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疗法。《指南》收入了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最新研究进展,比如一线治疗中的索拉非尼,二线治疗中的瑞格非尼,以及免疫治疗,将对肝癌的系统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再次,《指南》非常具有实用性。我们与大数据公司合作,对我国肝癌患者的构成做了非常好的数据调查,这些数据调查在充分的科学整合之后,也在指南当中有所体现。 另外,《指南》简明意赅、易于实施,充分考虑到了国家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平衡。因此,无论是大医院、小医院、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都能够参考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最后,梁军教授指出,《指南》的公布将对我国肝癌的规范治疗起到重要的积极推进的作用。
目前,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当中的热点,随着pembrolizumab的上市,免疫治疗在我国又掀起一股热潮。免疫药物上市后,无论在黑色素瘤或者肺癌当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肝癌能不能采取免疫治疗,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多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也伴随着免疫抑制,因此,免疫治疗在肝癌中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最近,国际上报道的肝癌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Ⅱ期、Ⅲ期的临床试验中取得很好的疗效。国内以秦叔逵教授为代表的多位专家都在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目前的临床结果也非常好。梁军教授指出,在未来肝癌的免疫治疗中,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免疫药物应用需不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或者治疗,例如免疫与介入、靶向联合,或者免疫与免疫联合,或者免疫联合化疗等。其二、努力寻找有效的优势人群。哪种肝癌患者能从免疫治疗当中获益,这是我们主要寻找的目标。梁军教授充满希望地说,“我相信随着临床试验的开展,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上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研究发现索拉非尼抑制mVI复发转移的有效率超过50%,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ESMO-ASIA)会议报道,索拉非尼可有效抑制肝癌术后PVTT。在全程管理的排兵布阵过程中,应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确保方案的连续性,以延长患者生存、保证生活质量、降低副反应为原则,予以个体化治疗。全程管理的代表性研究,RESORCE研究显示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的OS达26个月,为一线、二线治疗带来了优质的疗效,期待未来靶向和免疫治疗更多突破和创新,为我国肝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