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冠脉放支架,原来的斑块哪儿去了?

2020-07-19作者:壹声经验
冠心病

都说冠状动脉被斑块堵塞、严重狭窄时可以放支架,可是冠状动脉放了支架,原来的斑块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斑块被挤压贴在血管壁上了!


image.png


放支架的时候,是要用球囊加压扩张,把狭窄的血管撑开的(球囊扩张可以在放支架前先扩,也可以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一次搞定)。在这个过程中,斑块中堆积的胆固醇、坏死细胞什么的就被挤散、摊薄、贴在血管壁上,被夹在了支架、血管内膜(支架是紧贴血管内膜的)和血管壁之间。


image.png


在球囊扩张、放支架这个过程中,血管内膜是受到损伤的。撑开(扩张血管)的过程中,是要有压力的,这样才能把斑块挤散开。这时候,血管内膜会被撕裂。就像包了馅儿的饼,擀薄时,馅儿大皮薄的地方会破皮儿。放支架的过程中,血管内膜的变化也是如此。


image.png


这样,冠脉放了支架之后,就还有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


放支架只是把斑块挤散开了,而且还只是狭窄部位的斑块。这只是用机械的方法开通了血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如果放支架后血脂(胆固醇)还是很高没有控制,就还会再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再说血管壁上的斑块也不止这一处,其他部位的斑块也还会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还会继续,狭窄也会再度发生。所以,冠状动脉放了支架之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一定得继续,还得严格(降胆固醇)。


image.png


二就是防止血栓的问题。


前面说过,放支架的过程中内膜是有损伤的。导管在血管里刮刮蹭蹭,球囊扩张时撕裂内膜,而且植入的支架就暴露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使得血管内膜表面粗糙不堪,就很容易吸引血小板前来附着,形成血栓(就跟身上哪儿破了,会出血、结痂一样)。血管内膜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放支架时,为了抑制血管壁里的平滑肌细胞快速增生(就跟皮肤外伤长个瘢痕疙瘩一样)引起血管早期再狭窄,支架上是涂了药的(药物支架),涂了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没涂药的叫“裸支架”)。这种药物支架可以抑制血管再狭窄,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血管内膜修复延迟(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缓慢到半年一年血管内皮才能慢慢长上,把支架覆盖住。


image.png


由于在血管内膜损伤、粗糙、还没有修复好的期间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冠脉支架术后需要加强抗血栓治疗。抗血栓治疗最主要的就是强化抗血小板。因此支架术后都要联用两种抗血小板药,医学上说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一般情况下,冠脉支架术后需要“双抗”治疗12个月,然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由于不同品种的支架上涂的药物不同,对血管内膜生长修复的抑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要求“双抗”的时间有所不同。有些情况下可以缩短些,有时则根据病情“双抗”时间可能还要延长。在“双抗”期间,如果贸然停药,就可能引起支架内血栓迅速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而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双抗”期间一定不要随意减药、停药。如果有需要(手术、出血、药物不良反应等)要求停药,也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支架情况评估后决定的。


来源: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