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性别:男性
年龄:52岁
主诉:2009年3月因右下腹胀痛至外院检查
既往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
个人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肿瘤疾病史
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ECOG评分:0分。
影像学检查:
外院行B超检查:
右下腹低回声包块
2009.03.11行CT检查提示:
盆腔右侧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2cm*5.8cm,考虑起源于腹膜后或是肠系膜恶性肿瘤。
治疗过程:
2009-03-14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小肠对系膜侧,
行小肠肿块切除术+小肠吻合术。
术后病理:小肠梭形细胞肿瘤,
考虑胃肠道间质瘤(GIST) ,累及肌层及浆膜伴出血坏死,大小12X8X7cm大小,核分裂象6/50HPF,局部边界不清。
基因检测:
靶向治疗:
2009年04月10日起口服伊马替尼(400 mg,QD)
治疗过程:
2011-10-10复查腹部CT示:左下腹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病灶向右下方延伸,右下腹前壁亦见软组织结节影,提示腹腔占位,考虑肠道间质瘤复发。
治疗:伊马替尼 600mg口服/日
2014-10患者因腹痛至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复发间质瘤切除术(复发病灶姑息切除术)。术后继续口服伊马替尼600mg/日。
副作用:II度中性粒细胞减低。
2015.04.10我院复查CT提示:右下腹部新见结节影。
患者2015.08中旬出现肠梗阻,外院再次行复发间质瘤切除。
2016年3月复查CT:肝转移,腹盆腔多发转移灶。
2016年04月05日起口服舒尼替尼(37.5mg,QD)
副作用:I度手足皮肤反应,I度高血压和蛋白尿2+。
2018年5月初患者出现腹胀,伴排便排尿困难,2018-05-10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可见多发肿块,最大者位于盆腔,约20*15cm, 肿物侵犯膀胱底、乙状结肠及左侧输尿管,行盆腔复发巨大间质瘤切除+乙状结肠部分切除+乙状结肠造口术。
术后病理:送检多个肿物示梭形细胞肿瘤,符合胃肠道间质瘤,最大径1.2-13cm,核分裂>20个/50HPF。
术后继续口服舒尼替尼治疗(37.5mg,QD)
2018年11月复查CT:肝、腹腔转移灶较前明显增大。
基因检测:
2018年12月05日起口服瑞戈非尼160mg qd
副作用:II度手足皮肤反应、I度高血压及蛋白尿1+。
2019.03复查CT:肝脏、腹腔肿块缩小。
2019年7月初外院复查CT提示病灶较前变化不大。
治疗回顾:
讨论与思考:
该患者如果后续瑞戈非尼耐药,再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新型的kit/PDGFRA抑制剂
对已知的kit、PDGFRA基因突变均有抑制作用
kit外显子9、11、13、14、17、18
PDGFRA外显子12、14、18
在该药上市前患者如果出现瑞戈非尼耐药,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