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生儿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与处理|进阶技能

2022-04-3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 背景阅读:

  1.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

  2.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识别与处理


新生儿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与处理

多数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于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感染之后,病毒随二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但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 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除外。肠道病毒、人副肠孤病毒(human parechovirus,HPeV)和疱疹病毒均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脑脊液检查常很难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故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此外,表现为急性脑炎或怀疑HSV感染的新生儿,需经验性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01
新生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少数肠道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偶有经胎盘垂直传播。不同血清型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之间交叉保护性作用较弱。肠道病毒感染是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病原,柯萨奇B组病毒2-5血清型和埃可病毒11型最常引起极为严重的新生儿全身性感染,包括心肌炎和急性重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D68型和肠道病毒A71型可感染脑干和脊髓的运动核和前角细胞,造成颅神经炎和脊神经炎。急性感染后,在数个月至数年内可反复从脑脊液中分离到肠道病毒,同时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分离到病毒。


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重症感染病例,常给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但尚无明确的获益证据。目前国内外临床无可用的抗肠道病毒药物。


02

新生儿 HPeV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HPeV包括8种血清型,常见是HPeV1型和HPeV3型感染引起新生儿脓毒症、脑膜炎、脑炎和瘫痪,每年的6~10月份高发。HP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为自限性,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国内外临床无可用的抗HPeV药物。


03

新生儿 HS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儿HS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造成坏死性脑炎等严重后果,即使获得适当的治疗,大部分幸存患儿仍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新生儿HSV感染主要是由HSV-2感染导致,病毒通过阴道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和产后水平传播感染新生儿;而HSV-1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唾液传播感染新生儿。约1/3新生儿感染 HSV 后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且约1/4新生儿HSV感染为播散型,呈脓毒症样表现,并累及多个器官。


所有类型新生儿HSV感染,首选阿昔洛韦静脉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HSV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患儿生存率和结局,尤其在病程早期即开始治疗。对皮肤-眼-口病变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防止病情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播散性感染;新生儿无症状暴露,或疑似HSV感染,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新生儿HS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抗病毒疗程至少21 d。如应用PCR方法复查脑脊液中HSV仍呈阳性,应继续抗病毒治疗,并每周应用PCR方法复查脑脊液HSV情况,直至结果转阴。


04

新生儿其他疱疹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儿水痘是一种严重疾病,易发生播散性感染,包括水痘肺炎、肝炎和脑膜脑炎。新生儿水痘采用静脉阿昔洛韦治疗,疗程10 d。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能有一定获益。新生儿CM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伴有感音性听力受损的先天性CMV感染,可用更昔洛韦静脉治疗;静脉给药不超过6周,2~6周后,如果婴儿的病情稳定且可接受口服药物,则可以换为口服缬更昔洛韦,一般疗程6个月;如存在持续性病毒血症、持续性视网膜炎和持续性肝病,疗程应6个月以上。新生儿EB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非常罕见,抗病毒治疗疗效未知。


人类疱疹病毒(humanherpesvirus,HHV)-6和 HHV-7型引起幼儿急疹,偶致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可通过染色体遗传感染新生儿。目前无抗HHV-6和HHV-7型的药物。


05

新生儿先天性神经梅毒

对梅毒螺旋体试验结果呈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均应进行包括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测在内的先天性梅毒评估,先天性神经梅毒的患儿应接受胃肠外青霉素治疗10 d。


06

新生儿假丝酵母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新生儿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是新生儿重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也可在院内发生水平传播。新生儿假丝酵母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全身性抗真菌剂治疗,两性霉素B为首选,疗程至少3周。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需结合病史提供的线索,包括产前至产后、新生儿及产妇的情况。新的病原学检测技术,尤其以多重PCR、二代测序为代表的新技术的临床运用,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及随访策略的进一步优化带来新的机遇。目前,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仍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及导致后遗症的严重疾病,而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来源:沈军.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识别与处理[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03:257-260.


看见.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