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突发心脏骤停怎么办?别干等着!最新研究荟萃

2022-02-0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急诊非原创

心脏骤停!现在的大家并不陌生。


对于很多人(包括非急诊或心脏科专业的医护人员),路遇心脏骤停的第一反应想必是:赶紧打120送医院!







赶紧打120,是正确的!但是到医院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根据最新的文献报道,直接转运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院外心脏骤停干预方式。


本文汇总了近期发表的关于院外心脏骤停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起更新一下知识库。



院外心脏骤停

现场持续复苏存活率更高


《队列研究: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转运与继续现场复苏与幸存率之间的关系》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发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转运(在循环恢复前开始转运)、持续现场复苏与幸存率的相关性。


这项队列研究包括43969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37%是女性。


其中,86%的心脏骤停发生在私人场所,49%有旁观者目睹,22%第一时间接受电击复律,97%接受心脏按压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26%在循环恢复前立即转运。


结果显示


在循环恢复前立即转运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为3.8%,


现场复苏的出院存活率为12.6%。


在27705例倾向匹配队列患者中,4.0%的立即转运患者和8.5%现场复苏患者存活;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2.9%和7.1%。


第一时间电击复律、存在目击者和未发生心脏骤停与生存率显著相关。


结论

在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中,持续的现场复苏存活率较高;研究不支持在循环恢复前开始转运。




ECMO治疗院外心脏骤停

可改善生存率


《ARREST研究:院外心脏骤停和难治性心室颤动患者的ECMO治疗的Ⅱ期试验》


《柳叶刀》(Lancet)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在院外心脏骤停和室颤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表现为难治性室颤。


研究旨在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标准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相比,在治疗院外心脏骤停和难治性心室颤动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单中心、非盲的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18~75岁的成年患者共29例,随机分配到标准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组和早期ECMO组。平均年龄59岁,83%为男性。


标准治疗组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存活到出院,ECMO组1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存活到出院(风险差异36.2%,ECMO优势的后验概率0·9861)。


由于ECMO优越性的后验概率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在中期分析时终止了该研究。


ECMO组6个月累计生存率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没有观察到未预料到的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与标准治疗相比,ECMO组治疗院外心脏骤停和难治性心室颤动患者,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出院生存率。




院外心脏骤停后低温治疗

不改善生存率或功能学结局


《TTM2研究:院外心脏停搏后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结局比较》


指南建议对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采用目标体温管理,但支持证据级别较低。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21年3月刊出的一项开放标签试验,作者将因疑似心脏原因或不明原因的院外心脏停搏的190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33℃低温治疗,另一组接受常温治疗(对发热≥37.8℃进行早期干预)。


随访6个月,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的总死亡率相似,分别为50%和48%(P=0.37)。


功能学结局方面,两组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分的患者比例均为55%。


但是低温治疗组中,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24% vs 17%,P<0.001)。


结论

在院外心脏停搏后昏迷的患者中,低温治疗未能降低6个月时的死亡率。




院外亚硝酸不改善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预后


《随机临床试验:院外亚硝酸钠对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心脏骤停的动物模型中,复苏过程中使用亚硝酸钠可以改善了存活率,但尚无临床试验佐证。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研究旨在探讨院外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给予亚硝酸钠喷剂是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随机临床试验,包括1502例因室颤或非室颤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


在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心脏骤停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45 mg亚硝酸钠喷剂、60 mg亚硝酸钠喷剂或安慰剂治疗。平均年龄64岁,34%女性,99%完成了试验。


总体而言,45 mg亚硝酸钠组41%、60 mg亚硝酸钠组43%、安慰剂组44%的患者存活至住院,无统计学差异。


7项预先设定的次要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包括院外变量(自发循环恢复率、再停搏率、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和院内变量(出院率、出院时的神经学结果,累积存活至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比例,ICU住院天数)。


结论

这些发现不支持在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时使用亚硝酸钠。




托珠单抗治疗心脏骤停综合征

可减轻全身炎症但不改善生存率


《 心脏骤停综合征中IL-6拮抗剂治疗的效果》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处于昏迷状态,则死亡风险很高;其中全身炎症在心脏骤停综合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IL-6水平与心脏骤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相关,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是否能抑制炎症、改善预后尚不清楚。


《循环》(Circulation)的这项研究目的是确定托珠单抗在减少院外心脏骤停后的全身炎症、减轻脏器损伤的效果。


这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纳入了80例、院外心脏骤停的昏迷患者,随机分配到单次输注托珠单抗组、或安慰剂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体温控制在内的标准治疗。


用药72小时后,托珠单抗组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都显著降低,相对于安慰剂分别降低了-84%和-34%(P<0.001)。


托珠单抗组的心肌损伤也显著减少,肌酸激酶-MB同工酶相对降低-36%,肌钙蛋白T相对减少-38%(P<0.01),NT-proBNP相对下降-65%(P<0.001)。但是,生存率和神经系统预后方面没有差异。


结论

在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昏迷患者中,托珠单抗治疗可显著减少全身炎症和心肌损伤,但对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仅1/3,康复出院比例仅10%。


抢救成功与以下因素有关:室颤持续时间、发病到复苏的时间、旁观者CPR、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和院前专业急救。







可以看出,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功救治因素中,非医学人员的急救水平影响很大。亦因此,越多人了解专业的救急技术,越有可能救治不幸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

这些结论告诉我们,请多转发、分享这类文章给您认识的人。越多人知道,我们越安全。


作者:沈羽博士,南京大学医学院内科博士,原为南京某三甲医院心脏科医生,现从事自媒体工作。


来源:一嘉医课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