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路同新 聚势博发——侵袭性霉菌科学管理高峰论坛暨艾沙康唑上市一周年庆会议圆满落幕!侵袭性霉菌感染迎来全新时代

2023-07-09作者:贾茹资讯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发病率提高、移植手术大量开展、免疫受损人群增多,侵袭性霉菌病发病率日趋增高。艾沙康唑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患者侵袭性毛霉病和曲霉病的针剂口服双剂型抗真菌药物[1],为中国侵袭性霉菌感染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正值艾沙康唑中国上市一周年之际,为积极应对复杂侵袭性霉菌感染挑战,进一步优化我国真菌诊疗能力,“一路同新 聚势博发——侵袭性霉菌科学管理高峰论坛”于7月9日在杭州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树兰医院郑树森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上海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黄英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隆重邀请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侵袭性霉菌感染热点话题、畅谈抗真菌诊疗前路。本报特整理会议精粹,以飨读者。



一路同新 缪力劦行

侵袭性霉菌感染科学管理亟须重视


王明贵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侵袭性霉菌病死亡率高,已成为血液、呼吸、重症监护,肿瘤、器官移植、感染等多个临床科室的感控挑战,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时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沈志祥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介绍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靶向治疗时代出现了很多缺乏传统危险因素的侵袭性霉菌病病例,为临床管理带来挑战。目前需通过适当的预防、早期准确诊断、合理的药物选择,为患者提供有效管理。新一代抗真菌药物艾沙康唑在中国上市,为侵袭性霉菌病治疗带来新希望与新征程。


胡必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表示,未能早期诊断侵袭性霉菌病是重要致死原因,而许多真菌病患者死亡前未能得到明确诊断。人工智能(AI)影像、基因诊断、生物标志物等检测手段的进步为提升侵袭性霉菌病诊断率创造可能。


谢剑锋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谢剑锋教授指出,重症曲霉菌感染死亡率居高不下,ICU患者感染曲霉更是致命打击。为抗击霉菌,临床医生应利用多元化检测手段尽早发现患者,提高诊断准确性。抗真菌药物从伏立康唑到艾沙康唑,为患者提供更广谱、更安全、更高效的选择。


博愈新生 利刃出鞘

艾沙康唑带来疗效与安全性的升级

为侵袭性霉菌病管理提供更强武器


王明贵教授、佟红艳教授、周建英教授


叶枫教授


主旨讲座环节伊始,在王明贵教授、佟红艳教授、周建英教授共同主持下,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枫教授首先介绍了新冠相关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管理策略。


近年来,侵袭性霉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感染的高危人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SARS-CoV-2等病毒感染患者已成为重要高危人群,因此,在临床中需不断提高认识,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早期确诊是启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然而,新冠相关肺曲霉病(CAPA)肺部影像学无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气管镜下发现斑块、伪膜或溃疡病变提示CAPA可能,胸部CT厚壁空洞、鸟巢征和反晕征则提示着新冠相关肺毛霉病的出现(CAPM)[2,3]。在为新冠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时,应了解新冠是侵袭性曲霉菌病和毛霉病的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需考虑广谱抗真菌药物。并且新冠患者常合并多重疾病,抗真菌治疗时应选择更安全的药物,尤其要关注肝、肾和心脏功能,此外还需要考虑抗病毒药物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艾沙康唑作为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曲霉病(IA)和侵袭性毛霉病(IM)患者的针剂口服双剂型抗真菌药物,多项研究证实了其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4,5],同时,其也被2020 欧洲医学真菌学协会/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学会(ECMM-ISHAM)共识推荐为CAPA一线治疗药物[2]


冯四洲教授


此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冯四洲教授就《艾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详细且充分的解读。


随着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常伴随着高死亡率和不佳的临床预后结局。艾沙康唑作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曲霉菌感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来看,因其兼顾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以及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穿透率等一系列优点[6],有望成为侵袭性霉菌感染的治疗的不二之选,尤其适合免疫功能底下患者及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此版共识综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对艾沙康唑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给予建议,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艾沙康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杨帆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帆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抗菌药物目录遴选工作。抗菌药物滥用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医院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旨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阻遏耐药发生,从而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患者。在临床中,抗菌药物选择应以实际需要为中心,兼顾医院学科设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评价抗菌药物时要综合评估其抗菌作用(抗菌谱、活性)、药物动力学、安全性、卫生经济学(价格-性价比-政策)及临床定位。实际执行过程中,医院处方集遴选需遵循以下原则:①确保抗菌药物类别的多元化,分担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延缓耐药;②同类药物进行比较,优胜劣汰,保持品种数适度。需要强调的是增加同类药物品种对于延缓耐药并无意义,且增加管理成本和无序竞争;③考虑医院学科设置。在抗菌药物处方集遴选过程,应避免认为品种越少越好、重要品种乃至类别落选、新药进入困难、唯低价是好等处方集品种管理的误区。


新向未来 星光闪耀

侵袭性霉菌感染管理充满挑战

及时诊断为患者创造更多时间窗


黄英姿教授、俞云松教授


本环节由黄英姿教授俞云松教授共同主持。


蔡常洁教授


首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常洁教授分享了重症患者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治临床思考。既往重症监护室(ICU)霉菌感染发病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早期治疗时往往被忽略。然而,CAPA死亡率较高,令广大临床工作者关注到了防治侵袭性霉菌感染的重要性。真菌实验室检测手段的进步提升了曲霉菌、毛霉菌等病原体检出率,但侵袭性霉菌检测手段受限,反馈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ICU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使得治疗缺乏调整的时间,因此临床中早期诊断的技术与策略仍有待提升。


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侵袭性真菌病已成为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受者移植术后长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发生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COVID-19感染的重症患者曲霉病发病率同样较高,此外其他呼吸道病毒也可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入住ICU伴随高曲霉病发病率,曲霉定植和机械通气增加曲霉感染风险。从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临床获益获得显著改善。而最新的抗真菌药物艾沙康唑同时具备覆盖曲霉和毛霉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赵振军教授


随后,广东省人民医院赵振军教授以《透过肺曲霉菌病的病理变化过程认识其不典型影像学改变》为题展开论述。肺曲霉菌病主要感染途径为经呼吸道进入支气管和肺组织,曲霉菌进入支气管上皮或肺泡后出芽形成菌丝,菌丝增殖并侵入支气管或肺部血管形成栓子,造成局部肺梗死或炎症改变。此外,内毒素也会破坏肺组织,引起组织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从影像学表现上看,肺曲霉菌病典型影像学特征为出现晕轮征和空气新月征,不典型的症状有结节和肿块、斑片状实变影、磨玻璃影、空洞等,其影像学特征与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发病部位、发病时相等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肺曲霉菌病会随着疾病进程、炎症状态不同有所变化,因此其影像学也呈现不同特征。


展望未来

以临床需求为己任

探索真菌感染治疗新方向


沈志祥教授


本次大会主会场在一片学术争鸣中渐渐走向尾声,沈志祥教授总结指出本次大会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希望在未来多学科专家携手互助,共同为真菌感染患者带来更优治疗方案与预后结局。更希望相关医药企业矢志创新,研发出更多抗感染药物,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武器,惠及广大患者。



黄英姿教授


黄英姿教授补充道,感谢本次大会使多领域专家聚集于此,共同探讨抗真菌治疗与管理。对于重症学科医务工作者,侵袭性霉菌感染的治疗因窗口期短、时间缺乏是十分棘手的。因此,本次大会所提及的诊疗、用药经验十分宝贵,也期待将来能有更多临床试验开展来助力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抗侵袭性霉菌感染药物。


俞云松教授


最后,俞云松教授强调临床医生应更加重视真菌感染,提高警惕性,通过影像学、组织学等手段,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与此同时,也应不断提升药物可及性、优化抗菌药物品种管理流程,提早用药干预,以助力患者更早得到治疗,获得更好预后结局。


下午的四大分会场(血液专场、呼吸专场、实体器官移植专场和抗真菌药物管理专场)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继续针对抗真菌临床管理、诊疗策略开展了深入地交流,为患者救治和抗真菌治疗规范化管理建言献策,为优化抗真菌药物管理贡献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硫酸艾沙康唑胶囊说明书(修改日期:2021年12月31日)

[2] Koehler P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21; 21: e149-622.

[3] Rudramurthy SM et al. Mycoses.2021 Sep;64(9):1028-1037

[4] Dagher H et al. J Fungi (Basel) . 2022 Jan 13;8(1)_74.

[5] Monforte A et al. Microbiol Spectr. 2022 Feb 23;10(1)e0178421.

[6]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 艾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 36(5): 295-302. 


此资料应仅在其原始链接位置观看。对于经其他途径查看到的内容,辉瑞不承担责任。请单击文档旁边的链接/二维码,以获得说明书信息。



审批码:PP-CRB-CHN-0966   到期日:2025-07-18


审校:郑树森 院士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