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吴杨奖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和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于1994年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医药卫生领域努力钻研并作出突出贡献、被社会及同行广泛认可的优秀医药卫生工作者。2018年第十九届吴杨奖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因其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的贡献荣获该奖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因其在心脑血管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荣获该奖项。本报对两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阚海东教授:专注于公共卫生领域,发现大气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
阚海东教授
阐明大气颗粒物粒径谱、化学组分与健康危害的关系 这一发现为我国颗粒物防治政策提供了证据。颗粒物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数量多的部分,因此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重点应是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同时,与居民健康关系较密切的PM2.5 组分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和大气SO2/NOX 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因此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应更加关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而非沙尘暴、建筑扬尘等自然来源的颗粒物。
开展随机双盲交叉设计干预研究 这为空气净化器、口罩、鱼油等降低居民PM2.5 暴露、保护心肺损伤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阚教授团队开展了数个PM2.5 健康效应的现场干预研究。发现,干预措施可导致志愿者血液中14 种炎症、凝血和血管收缩因子、血压和呼吸道炎症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肺功能也有所改善,论证了PM2.5 可通过上述机制途径影响人体健康的结论。
发现PM2.5可激活人体HPA轴,引起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上升和基础代谢发生改变 阚教授团队将代谢组学和随机双盲交叉实验设计结合用 于 PM2.5 人体健康研究,发现PM2.5可激活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动和基础代谢发生改变 ,进而产生血压升高、炎 症反应等一系列变化。
此外,阚教授团队还与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教授合作,在我国 272 个城市完成了迄今全球样本量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调查,相关成果入选2018 年度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崔一民教授:完善我国新药研发体系,探索节约研发成本之路
崔一民教授
基于国家需求,全身心投入到国内临床药理学研究工作 1991年崔一民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临床药理方面的工作。后来,崔一民去日本留学,他发现,我国急需构建完全服务于新药临床开发的临床药理学的核心力量,那时,他决定全身心投入到国内临床药理学研究工作。
关注新药研发早期临床评价,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新药临床试验包括Ⅰ~Ⅳ期临床试验。大部分费用和时间都消耗在Ⅱ、Ⅲ 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多项医药创新利好政策出台后,药品创新进入“黄金”时代。为提高新药评价效率,崔教授带领团队做出诸多改变,更加关注药品研发早期对后期的指导作用,在早期就能预测研发的药能否成药。
首先 ,他带领团队改进评价方法学技巧,例如利用药物基因组学探索造成个体差异的机制。其次,他把其他诸如定量药理学成果应用到了早期的临床评价中。
建立创新药物研发的数据模型,为后期临床试验节约成本 崔一民教授团队在心脑血管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做出杰出成绩。他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第一死因。而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和血管相关科室都是优势学科,有助研发开展。
崔一民教授团队将研发重心聚焦在抗凝药。在参加国内外大量心脑血管药物临床研发的十几年里,他们积累了大量系统研究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不同药物对出凝血时间的影响。在这一工作基础上,崔一民教授团队建立了数据模型,用于判定不同患者的用药剂量,为后期临床试验节约了大量成本。(飞燕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