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头孢到底要不要做皮试?关于头孢皮试的10个问题

2020-08-2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头孢皮试

2019年1月5日,南方周末的一篇《上海头孢过敏致死案调查:有没有皮试是关键吗?》引起热议。

 

微信图片_20200824103011.jpg


 报道称,2018年12月18日下午,张某在上海某医院被诊断为分泌型中耳炎,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疑似过敏性休克,短短90分钟不到便因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起医疗纠纷中,患方和医院争议的焦点在于:使用头孢菌素前是否需要做皮肤试验(简称皮试)。 其实,关于头孢菌素使用前要不要做皮试,也有朋友在我们的后台留言:头孢还要做皮试吗?


微信图片_20200824103022.jpg


关于头孢菌素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试,一直都存在争议: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做皮试。

  • 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对此有多种描述,有些头孢菌素要求皮试,有些头孢菌素不要求皮试,让临床医师无所适从。


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皮试问题,我们整理出10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

头孢菌素皮试有明确的循证依据吗?


答:大量研究表明,头孢菌素皮试的符合率低于30%。过敏的预测价值低。那么头孢菌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如何?相关的循证证据尚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休克等副作用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


也就是说,头孢菌素皮试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皮试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2

有过敏史者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危险增加吗?


答: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危险增加8倍,且不同头孢菌素之间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 

3

什么情况需要做头孢菌素皮试?


答:2008年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下文简称08年共识)对于使用头孢菌素前是否需要皮试给出建议:


  • 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试,则必须做;

  • 如果药品说明书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试。


2018年9月19日,浙江质控发布《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做皮试,一定要牢记:
1

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

2

既往有明确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3

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参考表1)的其他头孢菌素,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做皮试;皮试和使用前,应告之患者,并请患者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

确需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时,须由临床医师开具皮试医嘱。

表1 头孢菌素的侧链同源性[2] 

微信图片_20200824103030.jpg


4

哪些头孢菌素必须做皮试呢?


答:临床用药时,一切以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中要求做皮试的头孢菌素有:头孢替唑钠、头孢噻吩钠、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甲肟钠、头孢米诺钠、头孢曲松钠。 


5

用哪种皮试液进行皮试?


答:08年共识指出,如果需要对头孢菌素进行皮试,必须使用原药配置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或其他种类的头孢菌素替代作为皮试液。 建议使用皮内试验,目前推荐的皮试液浓度为300-500μg/ml,注射量为0.1ml,结果判断可参照青霉素的方法。配置方法详见:10种头孢「皮试液」配置方法。 


6

什么原因可能导致皮试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答:有研究表明,皮试前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消毒可能导致皮试假阳性。因此有专家建议,皮试消毒用0.9%氯化钠注射液。 应用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全身性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影响皮试结果,因此需要注意了解皮试患者是否存在以上合并用药的情况。 

7

皮试阴性就说明该药不会过敏吗?


答:由于皮试预测价值低,即使头孢菌素皮试阴性,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过敏反应要有足够的警惕。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疹、心悸、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由于过敏反应难以预测,因此过敏反应的发生不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但发生后处理不当或没有相应的救治措施,医院则要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因为皮试阴性而认为患者使用该药不会过敏,导致在出现过敏表现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造成误判和延误诊治。 


8

青霉素过敏与头孢菌素过敏有何种关联性?


答:皮试阳性不等同于过敏,青霉素皮试阳性不等同于青霉素过敏。 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对其他非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危险也增加。 头孢菌素C7位侧链对于预测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有关:


  •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侧链相似,交叉过敏反应率约为1%;

  •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C7位侧链与青霉素侧链不同,交叉过敏反应罕见。

 

9

对青霉素类过敏,是否还能用头孢菌素?


答:08年共识指出,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如果对青霉素一般过敏,则可根据病情需要慎重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现有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对青霉素一般过敏者,宜选用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特别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更为安全。 


10

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何处置?


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如下:


1)切断过敏原:立即停用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给药者更换输液瓶及输液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刻给予吸氧处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3)尽早建立静脉通路


4)抗休克治疗:


  • 肾上腺素:肌肉注射。成人用量为0.2-0.5mg(1:1000),小儿用量为0.01 mg/kg(1:1000),每5-15分钟重复给药一次,直到临床症状改善;


  • 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对初始的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无反应,可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ml/kg静脉注射;


  • 如持续存在低血压,可给予肾上腺素1-5µg/kg·min(儿童0.1-1µg/kg· 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或根据血压、心率情况调整用量;

  • 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等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5)抗过敏治疗:

  • 糖皮质激素:应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0mg或高剂量甲泼尼龙(可用至30mg/kg),缓慢静滴;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 抗组胺药:通常肌肉注射异丙嗪25-50mg。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20mg或氯雷他定10mg。


  • 也可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抗过敏治疗。


6)监测心电、血压、脉搏、呼吸。


参考文献(略)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作者:葛金华

声明:壹生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若有违规或侵权,请联系zhangyl@cmt.com.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