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红细胞越多越好吗?小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022-11-18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作者:肥城市人民医院 马庆峰


前  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以红系增生、体质性症状、血栓事件和对生存的影响为主要表现。JAK2基因突变为其主要启动性事件。


案例经过


案例一


患者老年男性,发现脾大伴血细胞增多两年,因心脏不适来院就诊,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增高。镜检可见红细胞堆积分布,未见幼稚细胞。


image.png

铁蛋白正常。

image.png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低。

image.png


肝功能正常。

image.png


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

image.png


案例二


患者老年女性,因发现白细胞升高3年,双手掌心皮肤发红,有手足灼热感就诊。血常规示三系均升高。镜检可见红细胞堆积分布,未见幼稚细胞。


image.png


促红细胞生成素正常。

image.png


肝功能正常。

image.png


凝血试验正常。

image.png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老年男性,彩超示脾大,血常规示血细胞增多。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体温、血压正常,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脾大,肋下5横指,无压痛无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初步诊断:血细胞增多查因。


鉴别诊断:


1.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大多数MPN具有编码胞质或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基因异常,包括易位或点突变,导致异常酪氨酸激酶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使血细胞异常增殖。CML具有BCR-ABL1融合基因,其他类型均为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的MPN。位于9号染色体(9P24)JAK2基因突变,主要见于BCR-ABL1阴性的MPN,最常见的突变为JAK2V617F(第617位缬氨酸→苯丙氨酸)。JAK2V617突变见于几乎所有的PV及一半的PMF和ET的病例。需完善骨髓形态、活检、融合基因等检查,明确诊断。


2.继发性血细胞增多。

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慢性缺氧状态,如高原生活、先天性心脏病、慢阻肺等;影响EPO分泌增多的疾病,如肾囊肿等。

②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慢性炎症、感染、肿瘤、部分贫血患者等。


送检骨髓涂片形态: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比例增高,成熟红细胞堆积分布。不除外骨髓增殖性肿瘤。


image.png

image.png


流式细胞学:未检测到明显免疫表型改变。

image.png


活检组织形态学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纤维化0级)。

image.png


核型分析正常。

image.png


BCR-ABL1(P210)融合基因阴性。

image.png


JAK2基因V617F突变定量检测阳性。

image.png


JAK2基因外显子12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MPL基因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CALR基因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综合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明确,应用干扰素治疗,定期复查。


案例二


患者老年女性,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体温、血压正常,双手掌心皮肤红紫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初步诊断:白细胞增多原因待查。患者白细胞升高3年,暂不考虑生理性、感染因素,应完善骨髓穿刺及活检检查。


鉴别诊断:


1.骨髓增殖性疾病。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表现为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增多、肝脾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进展缓慢但可发生急变、骨髓纤维化及无效造血,最后转变为急性白血病。骨髓各系造血细胞都可见显著增生。


2.急性白血病。病人常以发热为早期表现,淋巴结常肿大,可有乏力、疲倦,后期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及贫血症状。


3.类白血病反应。多见于严重感染、中毒、急性溶血、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恶性肿瘤、炎症等,类似白血病现象。多见粒细胞型,可见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毒颗粒、空泡等,粒细胞左移,没有白血病细胞。


送检骨髓涂片形态: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增多,成熟红细胞堆积分布。不除外骨髓增殖性肿瘤。


image.png

image.png


活检组织形态学考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纤维化0级)。

image.png


核型分析正常。

image.png


JAK2基因V617F突变定量检测阳性。

image.png


JAK2基因外显子12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MPL基因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CALR基因突变检测阴性。

image.png


综合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明确,应用羟基脲治疗,定期复查。


两个月后复查血常规:


image.png


案例总结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指南更新了PV的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①男性血红蛋白(Hb)>165g/L、女性Hb>160g/L,或男性红细胞比容(HCT)>49%、女性HCT>48%;或红细胞容量增加。

②骨髓活检示三系高度增生伴多形性巨核细胞。

③检出JAK2V617F突变或12号外显子突变。


2.次要标准: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


PV诊断需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第1、2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WHO第5版分类MPN的初步诊断评估继续依赖于临床特征、分子诊断和骨髓活检的形态学评估。PV的诊断仍然使用此标准。


JAK2V617F突变或12号外显子的突变几乎在99%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发现。V617突变在95%-97%的患者中,12号外显子突变在几乎剩余的患者中。但JAK2突变的存在难以鉴别PV、ET和PMF。此时,骨髓形态学的表现有助于鉴别。


来源:检验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