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吸收速率的改变可引起药物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发生变化,但是对一个消除速率很快的药物,吸收速率延缓也有可能使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阈浓度而致治疗失败。对吸收程度的影响,则可能使体内药物的浓度或吸收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1.胃肠道pH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呈弱酸性或弱碱性,这些药物通过生物膜的难易与药物的解离度有关,而药物解离度的大小又取决于其所处环境的pH。例如,应用抗酸药后,提高了胃肠道的pH,此时如果同服弱酸性的药物,由于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部分增多,故吸收减少。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呋喃妥因、保泰松等)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吸收较好,不宜与弱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同服。抗胆碱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均能减少胃酸分泌,也起阻滞吸收作用,从而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疗效。
2.胃肠蠕动的影响 胃肠蠕动的快慢可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胃肠蠕动增强,使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加快,对于在小肠吸收的药物则起效快,但排出也快,吸收不完全;反之,胃肠蠕动减弱则起效慢,但吸收完全。因此,影响胃排空或肠蠕动的药物会影响其他口服药物的吸收。例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加速胃的排空,使肠蠕动加快,虽使某些药物(如地高辛)的吸收加快,但也缩短了药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导致吸收减少,疗效降低。同样,止泻药(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抗胆碱药(如颠茄、阿托品、溴丙胺太林)由于延缓胃排空,可以延缓某些药物的吸收。
3.改变肠道的吸收功能 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环磷酰胺等药物可以损害肠黏膜的吸收功能,使地高辛、利福平等药物的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长期服用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呋喃妥因、氨苯蝶啶等能妨碍叶酸在肠道的吸收,从而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4.结合和吸附的影响 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可与其他药物起作用,在胃肠道内形成难溶的和难以吸收的络合物。四环素、氟喹诺酮类药物遇到Ca2+、Mg2+、Fe2+、Al3+、Bi3+形成络合物,影响其吸收,使血药浓度下降,导致治疗失败,因此不宜与碳酸钙、氢氧化铝、硫酸亚铁、枸橼酸铋钾等合用,必要时,错开2小时以上服药。
5.改变肠道菌群 肠内细菌可通过各种生化反应使许多药物发生变化。甲氨蝶呤通常受肠内正常菌群的代谢,减低毒性后才被吸收。合用新霉素后,使正常菌群受损,致使甲氨蝶呤毒性增强。地高辛在肠道经正常菌群代谢成双氢地高辛。合用红霉素,抑制了正常菌群,使地高辛的转化减少,血药浓度升高。
6.食物的影响 食物不仅改变胃排空速率,而且由于其他多种因素(如食物对药物的吸附作用,食物成分同药物发生基于转运蛋白、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吸收产生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例如,四环素成人顿服0.5g时,空腹服用后血药浓度比餐后30分钟服用高3~8倍,故餐后服用虽可减轻胃肠道反应,但可明显降低抗菌效应,这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来源:人卫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