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学科专家共话耐药菌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耐药环境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专家研讨会在宜春召开

2020-01-09作者:wy活动
原创 抗生素耐药氨基糖苷类药物

WechatIMG64438.jpeg

当前,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引起了我国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于2016年和2019年分别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年)》及《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推进感染性疾病多学科诊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发酵衍生的天然产物或半合成衍生物。近年来,由于耐药率低、敏感性高,氨基糖苷类药物重新获得临床关注。为明确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耐药环境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在国内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策划“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耐药环境下的临床应用价值专家研讨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在研讨会上与来自呼吸、重症、血液、感染、 药学等多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WechatIMG64436.jpe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刘又宁 教授:联合用药打破用药局限、提升临床疗效

单一细菌感染时,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很少联合用药,而革兰氏阴性菌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尤其在耐药环境下,合理的联合用药显得尤为重要。氨基糖苷类药物最常与β-内酰胺类药物连用,产生协同杀菌作用。对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 氨曲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睿 教授:挖掘现有抗生素价值,突破细菌耐药困境

全球耐药形势严峻,新药却研发缓慢,在缺乏新抗生素面世情况下,现有抗生素价值的挖掘是有效应对耐药的手段。氨基糖苷类药物是对目前临床常见菌仍保持高度敏感性的广谱杀菌药,可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为静止期杀菌药。依替米星作为第三代氨基糖苷类药物,适用于对其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等引起的呼吸道、肾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其他敏感菌感染以及耐药菌的联合治疗。在局部用药方面,依替米星雾化吸入可治疗呼吸系统危重症或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局部用药可治疗支气管感染、局部用药治疗骨、关节感染。研究显示,依替米星安全性较优,其耳毒性是现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较轻微的;随着药物设计的深入和结构的合理化改造,依替米星的肾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施毅 教授:数据加持、指南推荐,临床应用证据充分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公布的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1-12月共纳入244843株细菌,所有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占28.2%,革兰氏阴性菌占71.8%。主要致病菌分离率排名前5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卡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17.7%、6.2%。氨基糖苷类药物在国内外多种疾病的治疗指南中均有推荐 ,涵盖呼吸、泌尿 、血液 、循环 、外科等专科 ,针对耐药菌的指南中也有推荐。虽然各个指南中均有推荐,但是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推荐尚需完善,对于特殊人群也应根据人群特点进行相应的标注。

多学科共话氨基糖苷类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冯四洲教授讲道,血液科感染集中在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不健全、使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后T细胞恢复缓慢者。《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6 年版)》指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高危患者,若无复杂表现、不确定有耐药菌定植、此前无 耐药菌感染且病区感染发生率不高,可选用一种抗假单胞菌药物治疗;若临床表现复杂、已有耐药菌定植、此前有耐药菌感染且病区耐药菌发生率较高,可采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重症患者选择β-内酰胺类中的碳青霉烯类药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黄英姿教授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人数较多且病死率较高。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牵头的关于我国ICU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发表于《危重医学》(Crit Care Med)杂志。该研究纳入我国各地区44家三甲医院ICU进行为期60天的断面调查。结果显示,ICU患者中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78%,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为51.94%。对于这些患者,应密切关注、早期识别并进行积极治疗。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国保教授提到,我国结核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例。氨基糖苷类药物虽然不是指南推荐药物,但临床应用广泛,临床疗效良好。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及肾毒性,因此对需要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患者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黄海辉教授表示,氨基糖苷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且具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临床应用中,应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检测(TDM),测定患者体内药物浓度,拟定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达到有效而安全治疗的目的。

最后,刘又宁教授总结道,在细菌普遍耐药的环境下,氨基糖苷类药物仍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表明其在我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临床已开展的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有效识别携带药物性耳聋基因的人群,从而预防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耳聋。随着不断进行的药物改良 ,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毒性的 问题也会逐渐解决。相信未来氨基糖苷类药物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袁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