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同心共霁,达愈未来—共探言语康复新技术

2021-06-22作者:赵梦雅资讯
其他神经疾病非原创

语言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类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语言产生或语言理解的行为缺陷,从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对患者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包括卒中、帕金森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以及自闭症在内的患者都可能面临失语症的困扰。据相关研究数据统计,中国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6%-38%,这一庞大的患者群体亟需更具针对性的创新治疗方案。1973年,由Albert, sparks和Helm共同提出的旋律语调疗法(MIT),其核心是借助与语言音韵相一致的旋律恢复言语产生能力。但由于该疗法发源于英语国家,在中国患者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汉语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本期“同心共霁,达愈未来”系列直播课程就将为大家带来言语治疗领域的实用干货。邀请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念宏带来基于现代影像和脑电的脑卒中精准评定技术以及脑卒中言语障碍康复的新技术介绍。与此同时,来自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周文萍主治医师也将在直播中详细讲解如何通过MIT中国本土化来最大程度帮助因卒中产生失语症的中国患者。在讲座后也会为大家准备近半小时的线上实时互动问答及讨论机会,全程贴近临床实际问题、内容丰富、学术十足。

2021623日19:30,让我们共探言语治疗新技术。

竖版海报.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