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何钦俊 陈金军
一、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男,57岁,籍贯广东,因“发现肝硬化5年余,身目黄染1个月”于2017年6月27日入院。
患者于5年前体检发现肝硬化、脾大,当时无乏力、纳差、腹胀、身目黄染等不适,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一直未规律诊治。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无发热、腹痛,无呕血、黑便,无乏力、纳差、皮肤瘙痒,无白陶土样便,就诊于广东同江医院,腹部CT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栓塞并海绵样变。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静脉曲张(重度);胃底静脉曲张(轻度);胃窦部溃疡。血常规:WBC 3.8 g/L,Hb 95 g/L,EOS 0.19 g/L,PLT 140 g/L。未见肝功能检查单。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起病以来,精神睡眠良好,食欲良好,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自诉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未行诊治。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久居本地,无疫水接触史。否认食用鱼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长期吸烟及饮酒史。无静脉药瘾史。
体温36.6℃,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 mmHg。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无明显异常体征。腹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平脐,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无浮肿。
①肝硬化,代偿期;②门静脉高压;③门静脉栓塞并海绵样变;④食管静脉曲张(重度);⑤胃底静脉曲张(轻度);⑥脾功能亢进; ⑦肝囊肿;⑧胃窦部溃疡。
二、临床讨论
第一次临床讨论: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外院检查,患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原因是什么?
患者中年男性,发现肝硬化5年余,身目黄染1个月,外院CT及胃镜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考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病毒性肝炎:患者否认慢性肝炎病史,但外院未行病毒性肝炎相关标记物检查,暂不能除外,拟入院后完善乙肝及丙肝标记物检查以鉴别。
(2)寄生虫性肝病: 累及肝脏,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寄生虫病主要有血吸虫及肝吸虫病,但患者无疫水接触史,否认食用鱼生史,外院查嗜酸细胞正常,可能性不大,完善寄生虫抗体检查以鉴别。
(3)遗传性或代谢性肝病:常见主要有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患者年龄较大,无家族史,无神经系统及精神异常,无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等表现,上述疾病可能性小,入院后完善铜蓝蛋白、角膜K-F环、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以鉴别。
(4)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有AIH、PBC、PSC、IgG4相关胆管炎。患者为中年男性,无长期发热、皮疹、关节痛、眼干、口干等症状,外院CT未见明显胆管狭窄及扩张,可能性小。拟入院后查免疫球蛋白、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nti-SLA)、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抗线粒体抗体(A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IgG4等以鉴别。
患者无长期服药史、饮酒史,无糖尿病及脂肪肝病史,生活及工作史无特殊,基本除外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毒性肝病。
(1)血常规:WBC 2.55×109/L,Hb 94 g/L,PLT 78 g/L,EOS 0.2 g/L。
(2)血生化:CR 93 μmol/L,GLB 23.4 g/L,ALB 38.1 g/L,DBIL 12.8 μmol/L,TBIL 21.5 μmol/L,AST 21 U/L,ALT 16 U/L,ALP 82 U/L,GGT 57 U/L。
(3)凝血:PT% 37.1,PT 17.9 s,D-二聚体 0.26 mg/L。
(4)铜蓝蛋白、IgG4、IgG、IgM 均正常。HBV-DNA(-)。TS 10.4% ↓,Fe 5.0 μmol/L ↓,铁蛋白6.30 ng/ml ↓。
(5)HBV-M:HBsAb、HBcAb阳性,丙肝抗体(-)。免疫性肝病抗体均阴性,肝吸虫及血吸虫抗体(-)。FibroScan:12.6 kPa。
(6)胸未见异常。超声:肝硬化,巨脾,门静脉增宽,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无异常。腹部CT(图5-1):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巨脾,腹水;②肝门区轻度胆管扩张。
(7)肝脏病理(图5-2):肝小叶内少量点灶性坏死,肝细胞普遍肿胀,部分气球样变,肝血窦内及汇管区少量淋巴细胞,未见界面炎。汇管区纤维化,形成中量芒状纤维,少数血窦壁见纤维化。结论:轻微病变。部分肝血窦壁纤维化。
(8)骨髓涂片(图5-3):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减低,部分中幼粒细胞见核浆发育失衡,晚幼以下细胞形态正常。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巨核系:环片一周见到巨核细胞930个,分类其中100个细胞,见到产板巨核细胞10个。结论:增生性贫血。
第二次临床讨论:患者的最终诊断是什么?采取什么治疗方案?
患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无异常,除外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自身抗体均为阴性,IgG、IgM不高,无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肝外表现,无炎症性肠病表现,肝活检未见明显汇管区炎症及界面炎,未见胆小管增生、破坏,AIH、PBC、PSC、IgG4相关胆管炎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考虑。查铜蓝蛋白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不高,肝纤维化扫描值轻度升高,CT值无明显升高,不支持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寄生虫抗体阴性,嗜酸细胞不高,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不考虑。肝活检未见汇管区扩大及厚重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不考虑。肝活检亦未见明显的血窦扩张、广泛的血窦闭塞及纤维化,SOS、布加综合征不考虑。
肝纤维化扫描及肝活检均不支持肝硬化,考虑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能性大,结合CT示门静脉血栓形成,重点筛查先天性及获得性易栓症,临床常见的易栓症主要有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夜间血红蛋白尿、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及蛋白S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肿瘤、感染、白塞病等,遂进一步完善蛋白C、蛋白S、CD55、CD59、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检测,后骨髓增殖性疾病基因检测回报:JAK2V617F位点突变阳性,MPL、CARL位点突变阴性。结合骨髓检查及JAK2V617F位点突变阳性,考虑血液病可能,请专科会诊后诊断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给予服用普萘洛尔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转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①骨髓增殖性肿瘤;②门静脉血栓及门静脉海绵样变; ③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④食管静脉曲张(重度);⑤胃底静脉曲张(轻度); ⑥脾功能亢进;⑦肝囊肿。
三、诊疗体会
门静脉高压常见原因为肝硬化,占门静脉高压的80%以上,但仍有部分为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在临床诊疗中容易误诊。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因较多,常见有门静脉血栓、特发性门静脉高压、先天性肝纤维化、遗传代谢性肝病、骨髓增殖性疾病、肝脏血管性疾病等,诊断除具备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外,还需组织学证据支持。此外,骨髓增殖性疾病(MPN)是导致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病因。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指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骨髓一系或多系(如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和肥大细胞等)过度增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型: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型: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征、肥大细胞病。诊断要点:骨髓高增生,外周血细胞明显增多,JAK2V617F、CALR、MPL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疾病导致门静脉高压的原因:①髓外造血,脾静脉血流增加,形成高动力循环;②门静脉或脾静脉形成血栓。根据国内外文献,骨髓增殖性疾病形成内脏血栓的比率较高,其中门静脉血栓的比率为3%~12%。因此,如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需除外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