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青少年糖尿病,用药需谨慎

2021-08-16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邱凯锋


家里的孩子莫名其妙就得了糖尿病,完全不敢信,难道糖尿病不是成人才会得的疾病吗?怎么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患上糖尿病,很多家庭都备受困扰,那么孩子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如何预防?得了糖尿病,在药物使用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青少年为什么也会得糖尿病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一种可降糖的激素,它由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当胰岛细胞存在功能缺陷或受到某些因素被破坏时,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血糖值就会逐渐升高,到了一定的标准后就发展成为糖尿病。

微信图片_20210812155443.jpg


引起青少年得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有:


1.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造成了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天生”糖尿病。

2.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或祖父母等亲属患有糖尿病,那就意味着孩子有较大概率会继承这种疾病。

3.母亲怀孕时营养摄入不足,胎儿出生体重过低也会增加青少年得糖尿病的机会。

4.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无节制,缺少运动,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医学上把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一般来说上述第一种因素易造成1型糖尿病,患者以青少年儿童为主。后面几种易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成人居多。但两者的诊断分类比较复杂,这个需要交由医生判断,因为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是密切相关的。


青少年得了糖尿病,可以选择什么药物?


“道路千万条,用药安全第一条”。无论是什么疾病,我们千万要切记,用药第一原则是:必须在医生确诊的情况下,根据医生处方,在药师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仅凭他人经验或听信广告宣传自行用药!


微信图片_20210812155516.jpg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是胰岛功能低下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必须终生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液按起效时间可分为短效、速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等类型。其中只有短效胰岛素可以进行静脉注射,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


某些胰岛素还规定了适用年龄,例如速效胰岛素中的赖脯胰岛素药品说明书上标明了适用于12周岁以上患者,长效胰岛素中的甘精胰岛素适用于10周岁以上患者,地特胰岛素适用于6周岁以上患者。胰岛素注射液的选择、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很有讲究,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制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医嘱。


有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对于青少年来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我国),只批准了胰岛素二甲双胍这两种药物用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并且目前二甲双胍仅可用于10岁以上患者。但即使只有两种药物,其使用也不是那么简单。一般情况下,在饮食调整和运动治疗的同时,二甲双胍可以作为起始治疗药物。如果医生判断患者血糖值较高,高血糖症状(多尿、多饮及多食)较重,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如乏力、呕吐、心慌、意识异常等,则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值进行剂量调整。


青少年糖尿病用药应该注意什么?


1.胰岛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使用后要注意有无出冷汗、饥饿、头晕、心跳加快、乏力等现象。如发生了低血糖,这时可吃一些饼干、糖果或喝一点糖水以缓解症状。如仍无缓解,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胰岛素注射液未开启使用前应在冷处(2~10℃)保存(冰箱冷藏室),千万不可放入冰箱冷冻室开启后在室温(最高不超过25℃)条件下存放即可,但最长保存时间为4周,同时应避免放在阳台、厨房等有光照和受热的地方


3.二甲双胍的口服剂型有普通片、肠溶片(胶囊)、缓释片(胶囊)等,不同厂家和剂型的服用方法不一定相同,服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可于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服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等副作用发生,但不必过于担心,这些症状大部分人可耐受,且过一段时间可基本消失。


4.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每天应进行3~4次血糖监测,应在餐前、睡前及某些特殊情形,如运动、驾驶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检测,以帮助及时调整用药,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青少年糖尿病的其他防治方法


目前世界公认治疗糖尿病的法被称作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因此,青少年必须严于律己,管住嘴、迈开腿。


微信图片_20210812155520.jpg


1.养成规律进食的好习惯。零食不乱吃、不多吃,例如饼干、巧克力、雪糕、奶油和油炸食物等。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蔬菜、水果、豆类、谷类等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少喝可乐、奶茶等糖分较多的饮料,多喝茶水。


2.多运动,坚持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五天。可选择快走、慢跑、上下楼梯、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方式。


3.注意心理调节,不必过于焦虑、担心。主动与家长共同参加糖尿病知识学习,包括营养支持知识、心理咨询等。


敲黑板,划重点


1.严格遵守医嘱用药,重视监测血糖指标。

2.健康饮食。

3.坚持运动。

防治并重才能拥抱健康生活哦!


青少年用药必知


目前,我国青少年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有研究表明:30%的青少年用药知识来源于家长或周围人群,54%的青少年是在医院就诊或药店购药时了解,16%的青少年通过书籍或媒体广告了解。调查显示,青少年对药品一般知识知晓情况较差,用药依从性也比较差;家长更多凭经验和广告用药,甚至急病乱投医。当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青少年用药的科普图书,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人群进行安全用药知识普及。



来源:岭南药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