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次访谈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位资深教授,围绕肺癌全病程管理展开深度探讨,基于临床实践与学术共识,体现多学科协作的核心理念。
黎友伦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强调多学科合作在肺癌全程管理中的基石作用。以一例奥克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展示从新辅助化疗+放疗到靶向治疗的全过程管理路径。指出NCCN指南指导下,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可显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可行性。科室特色体现在肺癌初诊评估与全程管理中的起始端口作用,未来将探索诊疗决策软件整合患者信息辅助决策。
李龙浩教授(肿瘤科)
阐述多学科协作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的必要性。提出治疗目标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层——根治性治疗或姑息性治疗。强调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的序贯应用对疗效的影响。肿瘤科在全身治疗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实现治疗策略的精准制定,体现全程管理中的动态调整能力。
杨雪涛教授(胸外科)
聚焦手术环节在新辅助治疗背景下的角色演变。指出新辅助化疗/放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与治愈率。详细说明胸外科在手术方式选择(如肺段/肺叶切除)中的技术要点,强调新辅助治疗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衔接。科室特色体现在局部治疗中的核心地位,通过MDT协作实现手术与综合治疗的优化组合。
敖敏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通过晚期肺癌患者长生存案例,验证多学科协作的长期价值。强调呼吸科在肺癌诊断中的起始端口作用,通过支气管镜、肺穿刺等手段实现早期确诊。提出未来诊疗决策软件可整合多维度信息提供初步建议,但最终决策仍需医生综合判断。科室特色体现在初期管理与复杂病例的个体化策略制定中。
四位专家一致认为,肺癌管理需贯穿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通过MDT团队实现病理、影像、内科、外科、放疗等多学科深度融合,最终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体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