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当糖尿病遇上抑郁症,警惕致死率与自杀率的上升

2022-04-06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特约撰稿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 王翠玲

特约审稿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 王绍礼



糖尿病与抑郁症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有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抑郁症二者的关系是双向的,相互促进。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病率在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人群中分别升高3倍和2倍。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将加速疾病的病程进展,治疗难度增加,提升疾病致死率与自杀率。糖尿病抑郁症共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亟须解决的问题。


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心理学家SNOEK等在《柳叶刀》子刊中发文呼吁临床工作者关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况。对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不仅要对患者血糖予以严格控制,使其达标,还需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彻底地治疗抑郁障碍。


01

引发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因素


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也累及相当多的成年人。


1型糖尿病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有多种,归纳起来包括:

  • 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对糖尿病认知匮乏,不能很好地认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复杂的糖尿病治疗管理等使得血糖控制不理想。

  • 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医疗费用等,可能让患者产生焦虑、无助、愧疚等感受。

  • 糖尿病患儿随着病程延长,年龄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常面临着生理、心理诸多方面的显著变化,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意识增强。

  • 糖尿病疾病问题给患者与同学朋友玩耍、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带来不便和限制。

  • 由于缺乏疾病问题解决技巧和沟通能力,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糖尿病相关痛苦及抑郁的发生和恶化。



02

抑郁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首先,抑郁症本身能够增高糖尿病患病风险。


其次,抑郁症对糖尿病患者社会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使患者日常血糖监测、运动锻炼及饮食控制等感到困难。


抑郁状态下患者会产生无助、自责,对疾病的灾难化想法等,如“感觉糖尿病每天消耗大量精力”“感觉糖尿病控制我的生活”“感觉我不能做到经常测试血糖”“感觉我没有严格坚持一个好的饮食计划”等。以上均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悲观面对预期治疗,导致其依从性降低,影响最终血糖控制效果。



03

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患者的干预措施


抑郁症与糖尿病共病患者的干预首要问题在于早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和心理联合治疗,这需要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协作。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108.png

1.医生及家属要努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


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在与患者交流时态度温和亲切,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惑感受和需求。同时,要增加对患者抑郁情绪的敏感性,及时评估,与患者一起协商出一套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2.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鼓励患者积极正视和面对疾病。避免患者因过度关注血糖变化导致焦虑和抑郁,同时也要留意患者不重视控制血糖的后果,及时告知控制血糖对患者的影响。

  •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也是家庭护理措施落实的重要环节。

  • 做好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教育。


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加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改善其糖代谢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包括胰岛素正确注射、监测血糖、合理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等良好的自我管理内容。确保患者和家属学会如上操作和方法。


3.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认识抑郁情绪的常见表现,增加患者和家属识别抑郁情绪的意识和能力,做好抑郁情绪相关的健康教育。


  • 家属要尽可能及时了解并倾听患者的烦恼和心理需求,接纳患者的感受,了解糖尿病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影响,给予相应的理解和支持。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或迹象要尽早调整。

  • 加强、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训练。目的是协助患者认识疾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练习积极有效的应对技巧来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疾病适应情况。

    内容主要包括问题解决技巧、社会技能训练、家庭、人际冲突的解决和自我照护目标的设置等。

研究显示,应对技能训练对患者短期和长期的代谢控制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从而减低抑郁的发生。


4.鼓励患者寻找外部支持的资源


外部支持的资源包括,家庭、朋友、同学、病友、具支持作用的组织团体等。其中家庭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关系之一。研究显示,父母监控支持水平高的家庭,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和血糖控制较好。


5.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自助和家人等的支持仍然无法处理问题时,无论是糖尿病还是抑郁情绪,建议患者和家属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及时得到进一步的专业诊疗。专业、系统的心理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疗法等都可以在控制血糖及改善抑郁情绪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6.患者家属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型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因承受各种的压力和负担,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小,患儿的情绪障碍同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当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时,将影响患儿的情绪状态,这也将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因此为了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家属应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状况调节,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来源:健康界内分泌前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