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艾滋病相关指标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问题:
① AIDS与HIV的含义?
答案: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即因为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导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② HIV抗体初筛阴性一定能排除感染HIV吗?
答案:不是,要根据是否有HIV暴露行为以及暴露后时间,判断是否处于HIV感染早期比如窗口期等,因此掌握和询问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测是诊断艾滋病的关键步骤。
③ 对于治疗失败和停药的艾滋病患者,耐药检测标本的采集要求是什么?
答案:耐药检测应在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已停药需在停药4周内进行。
本期作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曾剑锋
审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袁静
阅读要点
结核病的4种实验室检查方法:
① 病原学诊断方法;
②免疫学诊断试验;
③ 分子生物学方法;
④ 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重要传染病,患病率高,社会负担重。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估算发病数84万,发病数居全球第二,发病率59/10万。2020年全球病原学阳性证据率为58%。而我国登记的结核病数据显示,诊断结核病时55%的患者具有病原学阳性证据。如何合理运用相关指标早期诊断结核、指导治疗是实现2035终止结核病策略的关键因素。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以下4种。(1)病原学诊断方法:如涂片显微镜检查与培养;(2)免疫学诊断试验: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结核抗体检测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3)分子生物学方法;(4)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结核病确诊,药物敏感性试验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
病原学诊断方法
01
涂片显微镜检查
1. 萋-尼抗酸染色和显微镜检查:该方法采用萋-尼抗酸染色液对临床标本涂片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发光二极管显微镜进行观察。
2. 荧光染色和显微镜检查:该方法利用金胺“O”染料对抗酸杆菌进行染色。该方法阅片时间较短,一般为1~3 min,可减轻工作强度。荧光染色后的标本要立即观察,否则应将玻片标本置于2~8 ℃黑暗中以减少淬灭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分级报告标准见表1。
涂片镜检法适用于多种临床样本,同时具备操作简单、检测迅速、对硬件设施要求不高等优点,但该方法敏感度较低,特别是儿童、艾滋病与肺外结核病患者,且不能区分菌体的死活,无法开展后续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不能区分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以及诺卡菌属、孢子菌属等可导致抗酸染色阳性的病原菌,检测结果阳性还需进一步明确,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
针对有临床症状、胸部影像支持结核改变,且涂片镜检法抗酸杆菌阳性,分子生物学检测支持结核诊断的患者,应及早予规范抗结核治疗。
02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补充确诊试验
作为结核病诊断金标准,分枝杆菌培养是结核病诊治的重要检测手段。通过培养获得的菌株可用于后续的药敏检测、基因测序、进化分析等。目前培养方法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最低检出限约为10~100 CFU/ml。液体培养基中促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MTBC生长的营养因子更为丰富,因此培养阳性率比固体培养高约10%,且检测时限更短(约14 d),但同时污染率也升高。
无论液体培养还是固体培养,培养物都需要经过抗酸染色证实。抗酸阳性标本可以通过胶体金方法检测结核抗原—结核分枝杆菌蛋白64(MPT64)、荧光定量扩增结核特异基因检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检测或对硝基苯甲酸生长试验法(PNB)进一步区分MTBC和NTM。
当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时提示,需尽早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同时追踪药敏结果,指导治疗方案,并可作为疗效评估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
免疫学诊断试验
0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
基于Ⅳ型变态反应原理的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患者,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对MTBC具有识别能力。一旦再次感染MTBC或者接受结核菌素注射,致敏的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在48~72 h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为阳性反应。常用的反应原是纯蛋白衍生物(PPD),含有200余种抗原成分,与卡介苗和NTM有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抗原成分,导致TST很容易发生交叉反应。但其操作简单,无需实验室与特殊设备,适用于各种环境,包括简陋条件。
TST较早用于诊断潜伏感染及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但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病、LTBI、接种卡介苗引起的致敏反应以及NTM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包括营养不良、HIV感染等免疫抑制人群,容易因免疫应答不足造成假阴性。目前我国已经注册新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即含有该融合蛋白的皮肤试验。国内推荐该融合蛋白用于密切接触者、高风险者、重点人群筛查。
02
结核抗体检测
MTBC感染机体后生长繁殖,产生代谢产物,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些抗体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但该方法特异度与灵敏度均较差,近年来已不推荐作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03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IGRA)
近年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新型免疫学方法,通过MTBC特异抗原(主要为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和培养滤液蛋白10,也有的试剂包括TB7.7.)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γ干扰素来检测是否存在结核感染。与TST相比,IGRA阳性结果可排除卡介苗接种及大部分NTM造成的假阳性,但均不能区分潜伏感染(LTBI)与活动性结核,只能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结核感染。
用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时,IGRA须结合影像学、病原学、临床症状等综合分析,不能作为单独或是决定性的诊断结核病的确诊依据,也不能根据阳性检测数值判断结核病病情及评估疗效。IGRA阴性结果可以考虑排除结核病的诊断,尤其是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但也需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
除了辅助结核病的诊断,IGRA也广泛用于在高危人群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后定义潜伏感染,指导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如HIV/AIDS、实体器官移植、硅肺、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激素、生物制剂应用等患者,LTBI活化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增加。对上述人群除了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外,还应进行IGRA的检测或监测,必要时采用抗结核药物预防活动性结核病。
分子生物学方法
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检查检测出MTBC核酸作为确诊依据之一。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在2 h内得到结果,相比传统培养方法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分子生物学方法可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利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
0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荧光基团标记的特异性探针(Taqman探针或分子信标)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并结合相应软件对产物进行分析。检测靶基因常为IS6110,可检测临床各类型标本,包括痰液及肺外结核标本。结果阳性表示标本中含有MTBC,检测限约为100 CFU/ml,对结核检测的敏感度为64%~81%,特异度为95%~96%。实时荧光定量PCR所需设备及试剂成本较低,但无法同时检测利福平耐药突变。
02
Xpert MTB/RIF
Xpert MTB/RIF基于半巢式PCR反应,通过荧光标记探针检测信号,扩增rpoB基因上的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域(81 bp)。该方法通过超声裂解和微流体技术将核酸提取、扩增及检测集成在一个反应盒,整个过程在封闭系统中完成,可进行标本直接检测,具有快捷性、易操作性和安全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低检测限约为131 CFU/ml。WHO建议对于怀疑肺结核感染的成人和儿童、MDR-TB感染或HIV共感染人群,Xpert MTB/RIF应作为初始检测。对肺外结核,Xpert MTB/RIF检测淋巴结和脑脊液效果良好。在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上,Xpert MTB/RIF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和98%。
03
线性探针分析
可用于临床标本和培养物中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及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线性探针分析(LPA)具有高检测通量的优势,以培养法为基础,使用线性探针检测培养物的敏感度>95%,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敏感度约为97%和85%。
04
恒温扩增技术
该类技术敏感度高、仪器要求低,易实现POCT化。主要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PA)等。CPA检测位点为MTBC的IS6110。通过特异性扩增引物、荧光探针以及链置换特性的DNA聚合酶,在恒定温度条件下一次性完成MTBC检测。恒温扩增技术可用于结核病RNA检测。
二代测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在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耐药性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出较大价值。宏基因组测序(mNGS)可以检测出临床样本中的所有病原体,在对MTB的病原体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全基因组测序(WGS)及靶向下一代测序(tNGS)可以筛选更多的耐药基因,在结核病的耐药性检测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且WGS可以提供比以前的分子标记更高的分辨率,正在成为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新金标准。NGS仍然需要提高检测可靠性、解决背景菌干扰问题、降低检测成本。
药物敏感性试验
表型药敏试验是MTB药物敏感性的金标准。根据WHO指南,开展MTB表型药敏试验最基本的检测药物应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对于多重耐药结核病(MDR-TB)和对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R-TB),优先推荐在4种药物基础上加做贝达喹啉、利奈唑胺、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可选做氯法齐明、环丝氨酸、阿米卡星、链霉素、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国内常用的表型药敏检测方法分为比例法(固体)、绝对浓度法(固体)、液体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
点击图片↑↑,累计打卡有福利
(本文转载须申请授权,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所有)
要点复习
① 哪些重点人群需要进行结核相关筛查?
请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答案。本次活动期间,将不定期抽取优秀评论者给予惊喜礼物~)
作者
曾剑锋 副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审校
袁静 主任医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明日预告
唐升宏:五种肝炎病毒的指标组合对感染状态和治疗的指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