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
周林妍 副主任医师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特点是肠道的持续炎症。这种炎症会导致肠道组织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需要长期维持治疗。IB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救治不及时,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导致大出血、肠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IBD患者来说,规律的随访和密切监测病情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是实现疾病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规律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是必要的,什么情况以及什么时候应该复诊呢?
01 病情变化时尽快复诊
1)以下情况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请立即就诊:持续便血;腹部剧烈疼痛且不缓解;肚子“鼓包串气”,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持续发热。
2)以下情况可能是病情反复:稀便次数大于每天3次;血便,黏液便;腹痛腹胀;腹部包块;腹壁瘘;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经尿道/阴道排气排便;发热;体重下降;乏力;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3)以下情况可能是肠外表现:关节疼痛,腰疼;口腔溃疡;皮肤溃烂,结节性红斑;眼睛疼痛不适,视力下降;黄疸,胆石症;血栓栓塞症。
4)以下情况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呼吸困难、带状疱疹等。
5)定期的血液和生化检查对于监测IBD患者的病情至关重要,出现以下化验异常应尽快复诊:贫血加重;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
02 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复诊
1)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于疾病活动期患者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快速减轻临床症状,达到症状缓解和黏膜愈合的目的;二是对疾病缓解期患者进行维持缓解治疗,以最低药物剂量维持患者处于临床症状和黏膜炎症的缓解状态,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需要进行复诊,对病情和疗效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2)除了评估疗效,还要评估药物副作用,因此需要对肝脏、肾脏、肺脏以及血液系统等进行检查。
3)药物的诱导缓解期不同,复查时间节点也不同。大部分药物在使用后3个月(或者满14周)进行复诊。但是有些药物起效慢,需要在满20周或者更长的时间点复查。具体复查时间点,请咨询主治医师。
4)有条件的医院建议监测药物浓度和抗体,检查时间点为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病情反复时或者每年复诊时。复诊时间可遵从主治医师医嘱。
药物浓度分为峰浓度和谷浓度。在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增长直到最高,然后下降,最高值称为峰浓度,下次给药前达到最低值称为谷浓度。检测谷浓度在给药前的时间点检测最为合适,提前或者延后太长时间检测,都不是真实的谷浓度。因此,监测药物浓度应注意时间节点的选择。
03 病情平稳时定期复诊
炎症性肠病基本无法根治,需接受长期系统治疗,治疗目标不仅要达到临床缓解(没有症状),还需要更深一层的黏膜愈合(肠镜下没有充血水肿、炎症、增生、糜烂、溃疡及出血等表现)。在疾病平稳时,也要做到定期复诊,通过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法,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后期恢复至关重要。
建议开始治疗后1个月以及后续治疗中每3个月进行血、尿、便化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内镜以及影像学(CT、磁共振或者超声)评估。
04 癌变监测
反复病情发作或者病情不能进入缓解期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容易发生癌变。起病8年的患者需要复查一次结肠镜,并且根据疾病范围及危险程度,制定下一步结肠镜计划。
治疗炎症性肠病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医生谨慎诊断,认真治疗,密切随访,更需要患者及家属信任医生,积极配合,及时反馈。通过定期复诊,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乐观面对,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中心.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J].中华消化杂志, 2024, 44(02):73-99.DOI:10.3760/cma.j.cn311367-20240125-00036.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炎症性肠病(IBD)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