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超声会漏误诊近七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

2020-12-09作者:壹声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

中青年发生脑卒中,多会让人难以接受。其中颈动脉夹层就是常见病因,颈动脉夹层包括颈内动脉夹层和椎动脉夹层,后者是导致后循环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部血管超声是指南推荐的颈动脉夹层筛查手段,但福建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阮琴韵、磊等研究发现,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漏误诊率较高。

其中,线样膜性回声是识别椎动脉夹层的重要超声征象。

研究者指出,年轻患者椎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或频谱异常时需警惕夹层可能。

研究显示,超声诊断符合率 33.33%(7/21),漏误诊率 66.67%(14/21)。

14例漏误诊病例中,5例闭塞型椎动脉夹层误诊为单纯椎动脉闭塞,5例壁内血肿型椎动脉夹层误诊为单纯椎动脉狭窄,2例双腔型椎动脉夹层漏诊,2例壁内血肿型椎动脉夹层漏诊。

4例双腔型椎动脉夹层有2例漏诊,研究者认为漏诊原因为夹层累及范围较局限,仅累及 V2 段的第2~3 颈椎间隙的椎动脉,管腔内的内膜撕裂征象不明显。

研究者指出,这提示,超声医师应逐节段地对椎动脉全程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并合理调节仪器以清晰显示管腔内结构。

7例壁内血肿型椎动脉夹层误诊5例,漏诊2例。关于误诊,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椎动脉自身管径小,较难观察到壁内血肿表面撕裂的内膜。

对于漏诊的原因,研究者认为,一则病变部位为V3段,其解剖位置较高且被部分骨性遮挡,无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清晰的超声检查;二则超声医师未测量近心段血流频谱而无法提示远心段病变。

此外,研究者认为5例闭塞型椎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是:一是超声医生询问病史不够详细,未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因素;二是对闭塞型椎动脉夹层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缺乏认识,未注意管腔中央有无细线膜性回声(撕脱的内膜回声)以及未附加观察其他部位血管情况。

这项研究共纳入21例经高分辨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或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的椎动脉夹层患者,中位年龄39岁,17例≤45岁。

临床表现方面,8例发生脑梗死,6例头晕头痛,4例颈部疼痛,3例无症状。

分型方面,19例为自发性椎动脉夹层,2例为创伤性椎动脉夹层。如果根据血管结构和影像学特征分型来看,4例为双腔型,11例为壁内血肿型,6例为闭塞型。


微信图片_20201201173700.png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