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哪些特征提示心房黏液瘤要脱落?

2020-08-2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

心房黏液瘤是常见的心脏良性肿瘤,其“蔫坏”之一是可导致栓塞事件,而其中以脑栓塞最常见。那么合并栓塞的心房黏液瘤患者有啥特征?

近日,阜外医院吕滨、王海苹等研究发现,CT图像上肿瘤边缘呈绒毛状改变以及病灶强化程度(CT值)偏低可能与栓塞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者指出,当影像学显示该征象时,需尽早行手术干预,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此外,对于临床上中青年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脑梗死或体循环栓塞,应警惕心房黏液瘤的可能。

这项研究共分析了92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心房黏液瘤的患者,其中14例发生了栓塞事件。

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栓塞的患者心房黏液瘤边缘呈绒毛状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栓塞者(100% vs. 28.2%,P<0.001)。栓塞患者典型 CT 图像见图 1。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528.png


不过,心房黏液瘤强化程度(CT 值)低于未发生栓塞者 [(52.78±20.08)HU vs.(82.13±62.01) HU,P=0.001],自冠状动脉发出的肿瘤供血血管比例也低于未发生栓塞者(7.1% vs.33.3%),不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未发生栓塞患者典型 CT 图像见图2。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530.png


病理检查显示,所有栓塞患者心房黏液瘤形态与 CT 检查结果大致相同,边缘不规则,呈绒毛状改变,其中4 例(28.6%)呈细乳头状。

未发生栓塞患者中也有22 例(28.2%) CT显示呈绒毛状改变,其病理表现为绒毛状或多结节状,与栓塞患者病理大体标本比较,后者心房黏液瘤边缘弥漫细绒毛样改变更明显。

未发生栓塞患者中非绒毛状改变者的 CT检查结果与病理所见基本一致,边缘光滑或浅分叶改变,且病理上瘤内出血更多见。

这项研究中,14例栓塞患者中,8例(57.1%)为男性,平均56.1岁,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为(40.8±16.7) mm,伴发二尖瓣、三尖瓣瓣口梗阻8 例(57.1%)。

与非栓塞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房黏液瘤轴位最大直径、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梗阻比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来源:王海苹,高扬,侯志辉,等. 心房黏液瘤合并栓塞事件患者的 CT 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755-760.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