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2021-11-09 考虑肺内病灶进展较快,经验性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 ivgtt+多西环素0.1g q12h po+伏立康唑0.2g q12h ivgtt抗感染治疗;
当日下午行气管镜检查:气管下段黏膜颗粒样粗糙,各支气管管腔通畅,于左舌段灌洗,送细菌真菌涂片、培养以及mNGS等基因检测,右上叶尖段行TBLB;
BALF 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均(-);
BALF及肺组织GeneXpert(-);
2021-11-11 发热较前好转,复测炎症标志物较前下降;曲霉三联检回报:GM试验 0.27,烟曲霉IgG抗体 68.48,烟曲霉IgM抗体 296.31;痰-mNGS回报:肺炎支原体,属严格序列数:7513,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大,真菌感染依据不足,予以停用伏立康唑;
2021-11-12 体温基本降至正常范围。BALF-mNGS回报:肺炎支原体,属严格序列数7815;咽拭子PCR回报: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
2021-11-13 肺组织-mNGS回报:肺炎支原体,属严格序列数2669;考虑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予以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西环素单药治疗;
2021-11-15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回报:IgM: >=1:320,IgG: >=1:320;肺组织病理回报:炎症性病变。复查胸部CT示两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复查血气分析及炎症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
2021-11-16 予以出院,口服多西环素,门诊随访。
体温单、炎症标志物变化及用药情况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引起)
诊断依据:
患者青少年女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炎症标志物升高,胸部CT病初示双肺散在炎性渗出病灶,但快速进展成为两肺广泛斑点、斑片病灶并树芽征表现,动脉血气氧分压降至61mmHg。咽拭子PCR示肺炎支原体,痰、BALF及肺组织mNGS均检出大量肺炎支原体,肺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性病变。予以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及影像学好转,故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生,高发时间为夏季和早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约占8%,中位年龄7岁,其中10~17岁儿童约占23%。由于可靠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不能普及,临床上能真正明确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的病例,并不多见。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分为肺内及肺外表现,以肺部受累为主,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发热、咳嗽、乏力、气促多见。肺部影像学表现多变,包括实变(59%),单肺叶浸润(32%),多肺叶浸润(33%),胸腔积液(26%),纵隔淋巴结肿大(10%)。病情通常较轻可自限,但偶尔也可引起重症肺炎。本例患者为14岁女童,秋季发病,高热起病,肺内起初表现为右上叶实变影,后期表现为多肺叶浸润影,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并伴有严重低氧血症。多西环素目标治疗后病情快速好转,符合肺炎支原体的临床特征。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包括核酸检测及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包括传统的PCR扩增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二代测序,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90%。其次,血清学抗体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包括IgM和IgG,IgM7-9天升高持续数月,IgG 2周后升高持续数年,抗体动态随访升高4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另外,非特异性早期IgM与红细胞I抗原反应可产生冷凝集现象,但是冷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尚不明确。本例患者的血常规发现红细胞冷凝集现象,且咽拭子多重PCR肺炎支原体阳性,痰液、BALF及肺组织mNGS均检出大量核酸序列,IgM和IgG起病初期阴性,1周后均>1:320,总体说来,是非常典型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特点。
该患者起病初期使用阿奇霉素效果不佳,后期改用多西环素病情好转,可能和起病初期病情快速进展有关,也可能与大环内酯类耐药有关,亚洲数据表明,对于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大环内酯类对于清除病原体及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均不理想,而四环素类的效果相对较好。我们的既往经验也发现,四环素类对于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喹诺酮类使用有禁忌的情况下,四环素类药物是较合理的选择。
作者:缪青 金文婷 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 潘珏
本文首发自SIFIC感染视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