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临床医生要注意的是降压达标的同时不能适当地降尿酸治疗,下面小编分享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物的相关内容。
先来看个病例:
刘阿姨患有高血压病近二十年了,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她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片,刘阿姨的体检指标基本正常,就是尿酸指标偏高。
某天晚上,刘阿姨的脚指头突发剧痛,痛苦不堪,血压也飙升至180/110mmHg,家属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接诊医生在了解了刘阿姨的病情及既往史后,迅速做出了疾病诊断,刘阿姨是痛风发作,诱发因素是长期服用噻嗪类降压药物导致的。
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发现高尿酸血症伴随肾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出现,但往往因为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被人们重视。
上述病例中,刘阿姨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导致了痛风发作。
氢氯噻嗪属于中效利尿药物,也是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线药物,但是由于此类药物能够增加尿酸的重吸收,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排泄,从而诱发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痛风发作。
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及雷米普利等药物能够增加肾脏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然而ACEI类药物对血清尿酸的下调幅度不一致。举例,单独使用培哚普利4~16mg,能够增加肾脏清除率,并且研究数据发现,24小时肾脏对尿酸排泄分数与其使用剂量呈正相关,但目前这种变化的统计学意义不大。研究数据发现,低钠饮食可明显增加ACEI降低血清尿酸作用。
ARB类药物:氯沙坦能够通过抑制URAT1活性促进尿酸排泄,是此类药物中唯一能够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药物。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而言,每天服用50mg氯沙坦进行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指标。
β受体阻滞剂:由于β受体阻滞剂对不同人群的尿酸代谢影响程度不一致,因此,临床医生在评价β受体阻滞剂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时,需要慎重考虑其他因素(饮食、运动及患者身体状况)的相关情况。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阿普洛尔等)在进行降压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加血清尿酸指标,然而其与利尿剂相比较,β受体阻滞剂在相同降压效力情况下对尿酸水平影响小。
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具有扩张肾脏入球小动脉的作用,能够使肾脏的过滤能力增强,肾血流量增加,从而促使尿酸排泄量增加,血清尿酸水平降低,而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对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利尿剂: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强调,高尿酸血症属于噻嗪类利尿剂的慎用指征,痛风是噻嗪类利尿剂的绝对禁忌证。极小剂量的利尿剂都会引起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因此,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必须使用时可与RAS抑制剂联合使用。由于噻嗪类利尿剂及袢利尿剂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应注意监测血尿酸水平。
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具有去甲肾上腺素相反作用,理论上此类药物具有增加尿酸排泄,减低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然而临床证据发现,高血压患者使用正常剂量的α受体阻滞剂,其并没有改变血清尿酸水平。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或者存在高尿酸的危险因素,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该首先考虑低血尿酸的药物,应全面考虑降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对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从而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来源:医格心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