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概述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膀胱尿道炎、肾盂肾炎。尿培养用于检测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对尿路系感染的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尿培养采样指征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 尿、肾区疼痛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怀疑存在泌尿系感染;或尿常规结果提示泌尿系感染;或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考虑送检尿液标本。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尿培养检测。
三、采集方法
应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宜采集晨尿,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少4h以上。喂奶后或膀胱按摩后有助于尿液产生(图1)。
图1.轻拍耻骨上区域(100次/分)和椎旁按摩帮助排尿
尿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减少污染是保证尿液标本质量的关键,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清洁中段尿
如何避免采集过程中周围皮肤黏膜及尿道定植菌的污染,是标本采集的关键。尽可能在未使用抗菌药物前送检,晨尿最佳。采集方法如下:
(1)女童:在采集标本前充分清洗尿道口部位。
Ⅰ.分开两腿;
Ⅱ.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及外阴,女童用棉球蘸消毒液,以尿道口为中心,自上而下、自内而外擦洗尿道口、小阴唇及大阴唇2次,然后用无菌棉球擦干;
Ⅲ.手持采样杯外侧,避免接触杯口边缘。先将少量尿液排入便池,不停止尿流,然后用采样杯采集半杯尿液;将盖子盖好、旋紧。
(2)男童:在采集标本前充分清洗尿道口。
Ⅰ.将包皮上翻(如果未割包皮),充分暴露龟头;
Ⅱ. 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及外阴,男童应将包皮翻上,用棉球蘸消毒液,以尿道口为中心,向外旋转擦洗2次,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棉球不可往返使用,然后用无菌棉球擦干;
Ⅲ.手持采样杯外侧,避免接触杯口边缘。先将少量尿液排入便池,不停止尿流,然后用采样杯采集半杯尿液;将盖子盖好、旋紧;
Ⅳ.检查杯盖是否密封,避免溢洒。
2.留置导尿管采集尿液
存在着极大的污染可能,禁止从集尿袋中采集标本,可直接穿刺导尿管近端侧壁采集尿液标本。具体操作如下:
(1)夹闭导尿管10min~20min后,不超过30 min,用75%酒精棉球消毒清洁导管近端采样部位周围外壁;
图2.留置导尿管时注射器采集位置
(3)收集的尿液置于无菌尿杯或试管中;
(4)检查杯盖是否密封,避免洒溢。
3.直接导尿管采集尿液
(1)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尿道口;
(2)无菌操作将导尿管通过尿道插入膀胱;
(3)弃去先流出的15ml尿液之后,采集尿液到无菌螺旋帽容器或硼酸转运管。
4. 耻骨上膀胱穿刺
需进行厌氧菌培养或儿童及其他无法配合获得清洁尿液标本时,应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穿刺前需行超声了解膀胱充盈情况。
(1)消毒脐部至尿道之间区域的皮肤。(2)对穿刺部位(耻骨上2cm或2横指)进行局部麻醉。
(3)在耻骨联合和脐部中线部位将针头插入充盈的膀胱。
(4)用无菌注射器从膀胱吸取尿液约20ml。
(5)无菌操作将尿液转入无菌螺口杯,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6)厌氧菌培养,可进行床旁接种,将培养平板放入厌氧袋内送检;或无菌操作直接将注射器中的尿液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中,迅速送检。
5. 婴幼儿尿液的收集:
有4种方法可用于采集婴幼儿尿液: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把尿留取清洁中段尿,导尿管采集尿液,耻骨上膀胱穿刺(图3)。
图3.婴幼儿尿液采集的4种方法
4种方法的比较如下,1.集尿袋的方法虽实践性强,但污染率较高,尿培养阳性时,应注意假阳性可能。尿培养阴性时,有助于排除泌尿系感染。2.把尿的方式留取清洁中段尿虽然费时,但尿培养结果可信度高。3.导尿管采集尿液污染率亦较高,特别是对于以下人群:年龄<6个月的患者、插管困难和未切除包皮的男孩。4.耻骨上膀胱穿刺是获取无污染尿样的最灵敏方法,由于其是高侵袭性操作,我国开展较少。
下面介绍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方法(图4):
a) 采样人员用肥皂水或清水洗手;
b) 分开儿童双腿;
c) 用肥皂和水清洗耻骨和会阴区,使之干燥,无粉末、油和护肤品等污染物;
d) 采用儿科尿液收集袋,移去胶条表面的隔离纸;
e) 对于女性儿童,拉紧会阴部皮肤,将胶条紧压于外生殖器四周的皮肤上,固定收集袋于直肠与阴道之间的位置,避免来自肛门区域的污染;对于男性儿童,将收集袋套于阴茎上,将胶条压紧于会阴部皮肤上;
f) 确保胶条牢固地粘于皮肤,胶条的粘贴无皱折;
g) 定时查看收集袋中的尿液(如每隔 15 min);
h) 将收集袋中的尿液倒入无菌容器,室温下立即送检。
图4.女童及男童粘尿袋的方法
四、采集容器要求
1.应由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2.洁净、无菌、加盖、封闭、防渗漏;
3.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
4.广口、具有较宽的底部、容积应>50ml、盒盖易于开启。
五、标本运送
1.尿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2.若不能在采集30min内进行培养,应放入4℃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24h。
作者 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米兰、刘琳琳
本文首发于BCH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