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Neurology CP:自发性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致CVST 1例

2022-01-30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非原创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26岁,男性。既往健康。

流感样症状2周,随后新发头痛。

最初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为38×109/L,D-二聚体>20000 μg/L,INR为1.3,纤维蛋白原为80 mg/dl(图1)。没有溶血的迹象。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二聚体升高,所以诊断为病因不明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微信截图_20220124133409.png

微信截图_20220124133208.png

图1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第二天,出现左侧无力。平扫CT显示双侧额顶多发脑出血和凸出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矢状窦(SSS)内可能有高密度信号。给予输注血小板、浓缩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图1)。脑部MRI Flair显示双侧额顶叶高强度信号,相应部位弥散抑制提示多发梗死伴有出血。MR静脉造影(MRV)证实广泛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SSS和右横窦。开始静脉注射普通肝素(UFH)治疗。 


第二天,出现左眼突出症。CTV证实左海绵窦内新发血栓形成,以及前面所述CVST。考虑到患者对肝素无反应,且广泛进展性CVST,紧急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后血管造影显示静脉窦通畅度提高了约50%,但临床无变化。尽管接受了肝素治疗,第二天早上复查影像显示CVST恶化,包括SSS和右侧横窦再次血栓形成,以及右枕静脉新发血栓形成。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持续存在,而病毒、细菌和真菌培养均呈阴性。第6天诊断为自发性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Spontaneous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m,HIT)综合征,利用入院第2天的血清样本送检抗PF4/肝素酶免疫分析(EIA),结果呈强阳性。随后把UFH改为磺达肝癸钠,并开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24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病情迅速好转。自发HIT综合征的诊断可以通过5-羟色胺释放试验(SRA)(0.1和0.3 U/ml UFH时5-羟色胺释放率100%)强阳性证实,包括0 U/ml UFH时的大量(98%)释放5-羟色胺。


讨论


HIT是一种短暂的血栓前病变,由肝素引起。而“自发性HIT综合征”与HIT(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和可检测的HIT抗体)的临床表现相同,由自然产生的聚阴离子(polyanions)(如微生物表面和核酸)而不是(polyanionic)肝素触发的。诊断标准(本例患者均符合)包括血小板减少症(无其他解释)、血栓形成、缺乏预先免疫肝素暴露、PF4依赖性EIA(≥2种不同的分析)强阳性,以及SRA强阳性(0.1~0.3 U/ml肝素时5-羟色胺峰值释放>80%),其也具有强的肝素非依赖性血小板活化(0 U/ml肝素时5-羟色胺释放>50%),此外还表现出HIT的血清学其他特征(100 U/ml肝素时缺乏5-羟色胺释放以及血小板Fc受体阻断单克隆抗体)。


在本例患者中,可能的免疫触发因素是先前的病毒感染。该患者的血清(获得性肝素前暴露)诱导强烈的肝素依赖性和非肝素依赖性5-羟色胺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的血清检测SRA阴性,但EIA阳性,这与已知的自发性HIT综合征的短暂性特性以及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恢复和DIC的消失相一致。文献回顾显示有9例这种情况,包括1例致死性CVST。皮质类固醇在自发性HI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尽管其使用与该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改善有关。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