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26岁,男性。既往健康。
流感样症状2周,随后新发头痛。
最初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为38×109/L,D-二聚体>20000 μg/L,INR为1.3,纤维蛋白原为80 mg/dl(图1)。没有溶血的迹象。血小板减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二聚体升高,所以诊断为病因不明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图1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第二天,出现左侧无力。平扫CT显示双侧额顶多发脑出血和凸出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矢状窦(SSS)内可能有高密度信号。给予输注血小板、浓缩纤维蛋白原和血浆(图1)。脑部MRI Flair显示双侧额顶叶高强度信号,相应部位弥散抑制提示多发梗死伴有出血。MR静脉造影(MRV)证实广泛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SSS和右横窦。开始静脉注射普通肝素(UFH)治疗。
第二天,出现左眼突出症。CTV证实左海绵窦内新发血栓形成,以及前面所述CVST。考虑到患者对肝素无反应,且广泛进展性CVST,紧急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介入后血管造影显示静脉窦通畅度提高了约50%,但临床无变化。尽管接受了肝素治疗,第二天早上复查影像显示CVST恶化,包括SSS和右侧横窦再次血栓形成,以及右枕静脉新发血栓形成。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持续存在,而病毒、细菌和真菌培养均呈阴性。第6天诊断为自发性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Spontaneous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m,HIT)综合征,利用入院第2天的血清样本送检抗PF4/肝素酶免疫分析(EIA),结果呈强阳性。随后把UFH改为磺达肝癸钠,并开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24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病情迅速好转。自发HIT综合征的诊断可以通过5-羟色胺释放试验(SRA)(0.1和0.3 U/ml UFH时5-羟色胺释放率100%)强阳性证实,包括0 U/ml UFH时的大量(98%)释放5-羟色胺。
讨论
HIT是一种短暂的血栓前病变,由肝素引起。而“自发性HIT综合征”与HIT(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和可检测的HIT抗体)的临床表现相同,由自然产生的聚阴离子(polyanions)(如微生物表面和核酸)而不是(polyanionic)肝素触发的。诊断标准(本例患者均符合)包括血小板减少症(无其他解释)、血栓形成、缺乏预先免疫肝素暴露、PF4依赖性EIA(≥2种不同的分析)强阳性,以及SRA强阳性(0.1~0.3 U/ml肝素时5-羟色胺峰值释放>80%),其也具有强的肝素非依赖性血小板活化(0 U/ml肝素时5-羟色胺释放>50%),此外还表现出HIT的血清学其他特征(100 U/ml肝素时缺乏5-羟色胺释放以及血小板Fc受体阻断单克隆抗体)。
在本例患者中,可能的免疫触发因素是先前的病毒感染。该患者的血清(获得性肝素前暴露)诱导强烈的肝素依赖性和非肝素依赖性5-羟色胺释放。值得注意的是,随后的血清检测SRA阴性,但EIA阳性,这与已知的自发性HIT综合征的短暂性特性以及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恢复和DIC的消失相一致。文献回顾显示有9例这种情况,包括1例致死性CVST。皮质类固醇在自发性HI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尽管其使用与该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改善有关。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