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率高,与其独特的解剖学、生物病理学、分子病因学和外科手术特性有重要关联。甲状腺血管、神经及淋巴结丰富,解剖生理结构复杂,是复发的解剖学基础;肿瘤直径大小、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多发病灶是术后复发的病理学因素;不同手术方式和术后管理,是复发的临床原因。
通过观察初次诊断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发现,甲状腺癌早期病灶体积小,恶性程度低,病情进展慢,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患者不易察觉,医生容易忽视,造成临床早期漏诊、误诊。待症状出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多中心性病灶、隐匿灶、包膜浸润、腺体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可使初次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
甲状腺癌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是导致术后复发的基础原因。研究术前辅助检查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发现,术前约30%可发现淋巴结。2018年第1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无论结节大小均应行甲状腺及全颈部超声检查,怀疑恶变,需行细针穿刺活检(FNAB)。目前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准确率可达90%,但钙化与恶性肿瘤仍难准确判断。即使近年被寄予厚望的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阳性预测值仅为36%;FNAB受取样标本达标率所限,对30%甲状腺结节性质难以确定。
由于术前不能通过辅助检查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势必增加手术盲目性,为术后复发埋下隐患。目前,在临床早期诊断方面,利用超声检查已可行大规模早期筛查;FNAB技术水平差异缩小,穿刺样本满意率提升;早期诊断分子标记物陆续被发现,突破早期诊断障碍初见成效。
初次手术方式不同于术后复发相关。DTC手术方式有两种: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方式选择须基于前期FNAB结果,如怀疑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应根据病理学、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对超声检查提示肿瘤体积较大、可疑包膜外侵者应加行颈部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肿瘤侵犯范围以决定手术方式。对直径<1 cm肿瘤,切除范围可适当“缩小”,但仅限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LND),不建议行腺叶部分或局部切除术。如年龄>45岁,超声提示多灶性病变,肿瘤位于腺体边缘已出现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应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CLND,部分加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行全甲状腺切除的cN0期患者推荐行双侧预防性CLND,对cN1b期患者须行治疗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国内对甲状腺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价值认识不一致。陈端浩等通过比较初次手术不同术式与术后复发的关联发现,选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有报道高危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后复发与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0倍和4.9倍。
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癌个体生物学行为差异大,一般在术前甚至术中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术后病理学报告的重要性受到高度重视。术后病理学报告是肿瘤分期的重要依据。TNM分期系统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作为纲领性指南用于术后死亡风险评估。比较不同病理学类型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发现肿瘤直径>5 cm、术前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是DT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程度与术后复发也有相关性,包膜外侵犯复发率高达45.4%,是包膜内生长复发率(8.7%)的5倍,多在术后3~5年内复发。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称2021版共识)要求,作为一份完整的病理学报告,首先需要按照AJCC的TNM分期要求,认真描述肿瘤基本特征;其次应对血管侵袭、受损血管数目作出描述;还应提供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最大面积;并同时记录有无腺外侵袭及高危病理学亚型。术后病理学报告是复发危险度分层的重要参考。
2015年版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将肿瘤大小、有无淋巴转移及血管侵犯程度,包括分子病理学特征,作为修改、补充、调整危险度分层的主要权重。规范的术后病理学报告对复发危险度分层十分重要。
Ryu等报道肿瘤大小、淋巴结因素、淋巴管浸润和甲状腺外扩展与甲状腺癌复发显著相关。徐志勇等建立的甲状腺癌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直观显示易导致术后复发的每项危险因素的评分值,有助于对可控因素筛选及管控。术后病理学报告是术后治疗的重要遵循。
目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佳目标值尚未统一,术后病理学报告是重要参考。高危患者TSH控制在0.1 mU/L时疗效较好,但研究结果发现浓度适当减少也可改善临床结局。2015年ATA指南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在减少肿瘤复发的基础上考虑TSH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
131I治疗适应证仍有争议,2018年版NCCN指南对131I治疗分为推荐、选择性推荐和不推荐3种策略,均以术后病理学报告做依据。推荐适应证包括:有甲状腺外浸润、肿瘤直径>4 cm或术后抑制性Tg(5 μg/L<Tg水平<10 μg/L);选择性推荐标准:原发灶直径为2~4 cm、组织学高危、淋巴管侵犯、颈部淋巴转移、肉眼可见多灶病变、抑制性Tg水平在>5 μg/L~<10 μg/L的范围内或镜下切缘阳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