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针对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进行了多个新辅助临床试验的布局
发表期刊:
《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IF(2022):3.7]
《欧洲放射肿瘤学》[European Radiology,IF(2023):5.9]
通讯作者:王宇
第一作者:陈嘉莹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是目前治疗难点,部分文献报道新辅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肿瘤退缩,获得手术完整切除机会,将姑息性治疗转变为治愈性治疗。建立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体系,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有重大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团队长期致力于复杂性、难治性晚期甲状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治,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诊治体系,为中国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等的改善作出了大量贡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宇主任团队针对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进行了多个新辅助临床试验的布局。
作为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王宇主任团队于2023年7月11日于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成果。这项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Ⅱ期、单中心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局部晚期DTC(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癌、Hurthle细胞癌和其他变异)。
2021年5月19日-2022年1月19日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例。所有患者接受250mg索凡替尼(po,qd)和240mg特瑞普利单抗(ivgtt,q3w)的联合治疗。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R0/1切除率、不良事件等。纳入的10例患者中,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治疗,0RR为60%,9例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接受了R0/1切除术。这是第一个基于靶向+免疫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提示了靶免联合用于新辅助模式的临床可行性,为甲状腺癌新辅助模式增加新的方案。
对于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既往缺乏客观评估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复旦肿瘤甲状腺/头颈部肿瘤多学科团队建立了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影像组学数据库,建立了一套通过CT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可以协助判定局晚甲状腺癌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指征、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手术R0/R1切除率、组织器官功能保留率以及患者预后(European Radiology,IF:5.9)。
以上研究以及正在牵头进行或参与的众多临床试验,将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精准化、个体化新辅助治疗体系,为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并推动头颈部恶性肿瘤精准综合治疗的发展。
临床试验作为临床一线治疗的探索,往往聚焦最关键的临床痛点和难题,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宇主任带领团队牵头或参与了多项头颈部恶性肿瘤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不断探索难治性头颈部恶性肿瘤新辅助治疗的新方案。近年来取得的多项成果包括在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喉癌、下咽癌的新辅助组治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验证,也包括影像学评估系统,从治疗方案设计、选择,功能保留与预后预测等全方位的评估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发表了从临床出发,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成果(Clinical Cancer Research,DOI: 10.1158/1078-0432.CCR-23-2142;Clinical Cancer Research,DOI: 10.1158/1078-0432.CCR-23-2398;Thyroid,DOI: 10.1089/thy.2021.0307),也能够帮助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牵头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通外科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个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8):841-848),结合国内外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现况,该共识从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时机、方案选择、新辅助治疗的评估、新辅助治疗的后续治疗四个方面,共形成21条推荐条款,为我国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新辅助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在王宇主任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新辅助治疗体系必将日益完善,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头颈部常见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唾液腺、软组织、口腔、喉咽、喉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致力于甲状腺及头颈部肿瘤腔镜/机器人手术;保留功能的喉、喉咽手术;口腔癌、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等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晚期甲状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及探索性治疗。作为主持及主要参与者参加30余项局级、省市级、国家级与国际多中心基础及临床试验。主持多项研究者发起甲状腺癌、头颈部肿瘤临床试验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作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在国内核心如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SCI收录期刊Head & Neck、Thyroid、Cell Discover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系列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多个国内核心、SCI收录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担任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甲状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普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后任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全国、省市级学术团体职务。曾获多项全国性竞赛奖项。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八年制毕业,现为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实验室经历。博士阶段至今,于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进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lncRNA 的相关研究,在相关领域共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SCI 论文7 篇。在甲状腺癌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和转化型研究经验,作为sub-PI主持多项晚期及转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试验。对于局部晚期及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甲状腺领域标杆杂志Thyroid上(第一作者,IF 7.786)。多次参与全国、上海市等临床和科研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924,81302294),上海市科委项目( No.54119524)、973项目(2101CB834305)等。主持并完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年基金1 项(20164Y0214,2017.01-2019.12),证明PTGER1介导的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解释其与TSH激素信号通路。
在职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包括第87届美国甲状腺协会年会,第12届美国临床肿瘤年会壁报交流2次,并在罗马举行的第3.5届世界甲状腺大会上做了口头发言。作为次要研究者负责多个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参编论著2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前身是肿瘤医院肿瘤外科的头颈组,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1985年正式成立头颈外科,是我国肿瘤医院最早成立的头颈外科之一。 2012年提出甲状腺微癌诊治规范,获得国内外同仁高度认可。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共有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分别是头颈部综合治疗协作组和甲状腺癌综合治疗协作组,嵇庆海及吴毅教授分别为学科带头人。科研方面,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肿瘤专业杂志上发表有关甲状腺癌及头颈部鳞癌研究的论著近80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2009-2023年申请到科研项目累计金额逾1300万。目前牵头或参与的临床试验包括甲状腺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4项。2009年成为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2012年被列为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作为我院的品牌科室,科室团队在为跻身于世界一流头颈部肿瘤及甲状腺癌诊治中心不懈前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