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其中感染性疾病专业、呼吸内科专业均制订了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为了解医护人员对此了解程度,我们做了相关问卷调查,请大家积极参与~
往期合集
解热镇痛药对头痛、发热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又是非处方药物,临床上应用广泛,因此也最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临床上最常见的误区是一见到感冒发热就用退烧药,发热不退就反复多次使用,这带来的用药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杀灭细菌与病毒,所以感冒发烧初期就予退热治疗,抑制了机体自身的这种抗病能力,既不能消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对病情的恢复不利,所以如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积极使用退热药。
② 解热退热药的退热作用主要是通过出汗增加人体散热,反复使用或用量较大时,可因出汗增多、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老人、幼儿或体弱者更易发生,故对此类人群用药应适当减量。
③ 临床上引起发热及头痛的原因很多,不仅感冒可以引起发热,许多急性传染病也可引起发热,但早期难以与感冒鉴别。
医生往往通过观察不同热型的特征,做出正确诊断,如果在诊断不清时即给予退热治疗,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导致不良后果,所以一定要在弄清病情的前提下合理选用。
④ 解热镇痛药有诱发阿司匹林哮喘的可能,临床表现为服用阿司匹林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同时多伴有流鼻涕、面色潮红,荨麻疹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伴有鼻息肉、鼻窦炎、鼻炎等鼻部症状的患者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率更高,应避免服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氨基比林、布洛芬及保泰松等。
来源 基层医界 作者 苏惠萍、尹智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