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支病变患者,FFR指导的PCI 1年生活质量与CABG相似丨ACC特色临床试验FAME-3解读

2022-04-13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冠心病原创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  孙浩宁


研究背景


既往的研究表明,相比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以更好地改善冠脉血运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既往的研究并未包含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PCI与新一代的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DES)。FAME-3研究旨在评估FFR-PCI和当代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DES)对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CABG进行比较。

 

研究方法


 

FAME-3是一项多中心国际随机研究,纳入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48个中心共计1500名三支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到CABG组或FFR-PCI组,术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了在1年内的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等方面的差异。在QOL亚组中,研究者在基线状态、1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采用欧洲五维度三水平生活质量量表(EQ-5D-3L)问卷评价生活质量。并在这些相同的时间点以及出院时和6个月时评估心绞痛和工作状态。主要终点为血运重建后12个月时CABG组和PCI组EQ-5D综合指数的比较。次要终点为EQ-5D视觉模拟量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CCSⅡ或更高)、工作状态(对< 65岁患者的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

 

CABG组与FFR-PCI组相比,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未能达到非劣效性终点(P=0.35)。(图1)但与既往的SYNTAX研究相比,FAME-3研究中PCI组一年内MACE发生率及其与CABG组间的差距均有减少。(图2)

 

图1  血运重建1年内MACE事件发生率

 

图2  SYNTAX研究与FAME-3研究中不同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图3),FFR-PCI组与CABG组间患者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较基线均有显著提升,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接受PCI的患者在随访一个月时生活质量较好。在12个月时,两组间CCS≥Ⅱ级患者的百分比相似,全职或兼职工作患者的百分比也相似。

 

图3  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结论

在三支病变患者中,与CABG相比,在FFR指导下使用当代DES进行PCI后,12个月内的生活质量相似。在血运重建后的第一年,FFR指导下的PCI治疗比CABG能更快地改善生活质量,并改善< 65岁患者的工作状态。两组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在12个月时无显著差异。

 

研究解读

 

FAME-3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FFR引导下PCI与CABG相比,对患者1年内预后的改善仍存在差距。然而相较于既往研究,FAME-3仍能反映出FFR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对于PCI治疗进步的重要价值。此外,FAME-3研究的另一重要目的则是比较FFR引导PCI和CABG对这些健康相关结果的影响差异。在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FFR引导PCI与CABG相比在术后1年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而PCI组的年轻患者1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恢复较快则体现了PCI手术创伤小的优势,对于这部分<65岁患者的临床决策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未来,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更多特定疾病的评价量表及认知功能评价量表的纳入,这一研究将会为临床决策提供更高的指导意义。



图片1.png


刘健,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美国心脏病学院(FACC),欧洲心脏病学协会(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等国际学会专家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及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组副组长等五十余项社会兼职。


专业特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包括,冠脉介入性治疗,特别是针对高龄,合并复杂疾病的高危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方面。致力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和血管生理学研究,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血流储备分数。胸痛中心的建设,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SCI收录文章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00余篇。参与国内多部临床指南的撰写。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自然重点,国自然面上项目,北自然面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支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多本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主译《轻松掌握血管内超声》、《介入心脏病学》、《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