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文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周晓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肖昕
广东省人民医院 农绍汉
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的发育均不成熟,呼吸浅表、节律不规整,尤其是胎龄<28周的早产儿,出生时肺发育尚处于囊泡期,需经过4~6周逐渐过渡到肺泡期,因此常出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
持续超过20秒的重度呼吸暂停,会干扰大脑血流动力学,甚至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反复呼吸暂停发作可致脑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死亡,应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一)按病因分类
1. 原发性呼吸暂停
单纯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致,常无其他病因。
2. 继发性呼吸暂停
亦称症状性呼吸暂停,有原发病因存在。
3. 混合性呼吸暂停
兼有以上两类因素。
国外报道以原发性呼吸暂停多见,国内报道以症状性呼吸暂停多见,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一组420例呼吸暂停患儿中,原发性的仅占7.1%,与国内早产儿特别是34周以下早产儿发生率较低有关。
(二)按病理特点分类
1.中枢性呼吸暂停
因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其特征是呼吸动作完全停止,气道内气流停止,但无呼吸道阻塞。
2.梗阻性呼吸暂停
系由于呼吸道梗阻所致,其特征是气道内气流停止,但仍有呼吸运动。
3.混合性呼吸暂停
兼有以上两类因素,其特征是吸入性呼吸受阻同时伴2秒以上中枢性呼吸停止。
国外有人报道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时,10%~25%为中枢性,12%~20%为梗阻性,53%~71%为混合性(表现为梗阻性继发中枢性或中枢性继发梗阻性),一个患儿以某一种类型呼吸暂停为主。中枢性呼吸暂停发作时间短,而梗阻性呼吸暂停发作时间长且很快出现心动过缓。梗阻性呼吸暂停在早产儿生后第一天特别常见。
二、临床特征
早产儿反复性呼吸暂停发作多开始于生后2~7天,在生后数周内可反复发作,每天发作频率和每次发作的轻重程度不等,尤其多见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和过渡性睡眠时。
严重者发作时尚可见青紫、苍白、肌张力低下,系呼吸暂停心动过缓时血流减慢,引起急性缺氧所致。
近年Perlman等发现,早产儿呼吸暂停伴轻至中度心率减慢(<80~120 bpm)时,脑血流在舒张期减慢;伴重度心率减慢(80 bpm)时,脑血流速度在舒张期常降至基线,收缩期流速也明显减慢,主要与心动过缓时动脉血压下降有关。
发作时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经皮血氧分压亦见下降。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时这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可能引起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早期可表现为兴奋、烦躁,以后出现精神萎靡、反应差、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惊厥等。
该学者还认为呼吸暂停伴心动过缓的患儿,其大脑痉挛性瘫痪的发病率增加,系由于继发性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
因此,呼吸暂停特别是伴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和心率减慢时,应及时给予触觉刺激或用复苏囊进行复苏。
如发现不及时,轻者可引起脑损害,重者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
节选自《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第2版)
来源:人卫儿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