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干货 | 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感染

2021-05-04作者:壹声资讯
其他其他资讯非原创

1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与Th2之间的平衡在呼吸道过敏与感染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和下游效应功能的不同, Th可以分为2大亚群:Th1和Th2。Th1反应产生干扰素(INF)并促进细胞免疫,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抑制病毒转录。Th2反应则产生IL-4、IL-5、IL-9和IL-13等,启动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其中IL-4介导Th2细胞的分化和IgE抗体亚类转换,IL-5诱导嗜酸性组织浸润,IL-9促进黏液产生和肥大细胞(MC)积聚,IL-13在气道高反应性(AHR)、气道重塑和炎症中具有多效性功能。


Th1和Th2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Th细胞向同一Th型分化并相互抑制。病原体的类型决定Th细胞向Th1或Th2分化。


Th1反应主要清除细胞内病原体(如病毒),而Th2反应则负责对抗细胞外病原体(如寄生虫)。呼吸道过敏的特征为占主导地位的 Th2型免疫应答,并产生高水平的针对称为气源性过敏原抗原的特异性IgE。


哮喘患者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水平较高,如Th2 产生的 IL-4 和 IL-13 是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其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关。


对于病毒,有效控制和清除病毒往往需要通过Th1反应进行,而过敏性炎症对Th2反应的免疫偏倚可能会干扰机体对病毒感染时Th1免疫反应的发生。动物实验表明,过敏性动物模型中INF产生减少或缺失、病毒清除延迟都可能是Th细胞反应偏倚所产生的结果。


气道上皮在呼吸道过敏与感染关系中的作用 


最初,人们认为AEC的主要功能是在各种环境、微生物刺激下为机体组织提供物理屏障。随着人们对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和适应性免疫诱导之间的平衡关系更深入的了解,发现AEC可以对各种刺激物,如过敏原、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特别是病毒)、空气污染物等做出反应,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启动固有免疫。


气道上皮组织受损本身也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TLR)发出有害信号并诱发炎症,进一步促进免疫激活,对同一局部环境下的过敏原致敏。


目前新的证据发现,固有免疫中的固有淋巴细胞(ILCs)在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ILCs定植在黏膜组织内,在功能上类似于适应性淋巴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通过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


ILC2在促进过敏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占主导地位。ILC2是包括ILC1、ILC2和ILC3在内的更广泛的ILCs成员,ILC2s激活后会迅速在组织中产生大量 Th2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参与对蠕虫、过敏原和某些病毒的反应。


病原体感染呼吸道后可导致AEC受损,诱导AEC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33和 IL-25等[3,6],它们被称为“AEC衍生细胞因子三联体”。AEC衍生细胞因子三联体在经典的Th2 细胞因子(IL-4、IL-5 和 IL-13)的上游起作用,在变态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黏膜表面,三联体来源的AEC 细胞因子是维持免疫稳态、诱导保护性和炎症性Th2型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剂。


TSLP、IL-33与IL-25均可激活ILC2,进一步扩大Th2相关炎症反应,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体分泌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TSLP可以激活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DC可促进Th2反应。TSLP与IL-33和IL-25 结合后,还参与肺部ILC2的募集和增殖,从而导致促Th2分子(如 IL-4、IL-5、IL-9、IL-13)释放。


IL-33 还可刺激 MC脱颗粒并释放IL -8、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CCL)2,增强肺部的炎症环境[8]。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FA)感染可直接激活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33,进而激活ILCs产生大量的IL-13诱发AHR,IL-13会引起黏液过度产生,使平滑肌增厚和上皮纤维化[9]。


IL-25则由Th2细胞、MC、肺泡巨噬细胞和具有过敏反应的上皮细胞产生,其也可通过激活DCs诱导Th2反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并参与ILC2s亚群的增殖,引起过敏诱发的炎症反应。


同时,IL-33 和 IL-25 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也可增加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迁移,AEC递送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2和3也能诱导哮喘中嗜酸性粒细胞和Th2的活化。


接触过过敏原的ILC2细胞还可能具有记忆样特性,能在炎症消退后持续存在,并对其他类型的过敏原更易产生强的免疫应答,使过敏体质人群总是对多种过敏原致敏。


呼吸道过敏诱发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发展 


呼吸道过敏诱发的炎症反应由IgE介导,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致敏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提呈细胞(APC)将部分过敏原提呈至T淋巴细胞,促进Th2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特别是IL-4和IL-13),启动B淋巴细胞促进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的产生,sIgE与MC结合,使MC处于致敏状态。


临床上,具有这些“致敏”MC并有遗传背景的机体为具有“特应性体质”人群。第2阶段是再暴露阶段。在这一阶段,当“致敏”的MC再次遇到相同过敏原时,MC会被激活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蛋白酶,此时可发生过敏性炎症,临床可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喘息性疾病及哮喘等。


当正常个体暴露于常见和无害的过敏原时会自身产生免疫耐受,从而防止不必要或有害的免疫炎症反应。但当机体遇到有害的过敏原或微生物反复刺激后,可导致AEC受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刺激物过度暴露,这种过度暴露会引起机体会发生免疫耐受诱导或维持失败,致敏过程引起的变态炎症反应均能导致AEC损伤进一步加重。过敏原如何破坏耐受性尚不清楚。


致敏可能涉及过敏原的特殊性质,许多过敏原,如尘螨过敏原Der p1和Der p3均具有蛋白酶活性,蛋白酶可能会破坏气道上皮的紧密连接,损害其屏障功能,并使过敏原进入局部免疫系统。据报道,患有过敏性疾病患者较非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


来源:

施婷婷,卢根.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与感染[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6):452-456.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1014-01620.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