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如何客观评价小肠镜对小肠出血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

2024-01-2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如何客观评价小肠镜对小肠出血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肠镜在疑似小肠出血中的应用时机包括:

  • ①其他检查已发现小肠可疑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者;

  • ②其他检查阴性,若属于高风险再发出血者,即使出血已经停止,也应进一步小肠镜检查(二线方法);

  • ③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大量小肠出血可直接进行早期/急诊小肠镜检查;

  • ④OGIB者随访期间出血复发时优先推荐急诊小肠镜


小肠镜可进行小肠黏膜直视下检查,并对出血性病变进行活检,成为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小肠镜检查对疑似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率为53%~80%,其安全性较好;诊断性DAE操作的主要严重并发症是肠穿孔、胰腺炎,发生率约为0.8%。对于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应行小肠镜检查。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胶囊内镜仅发现小肠血迹者在后续小肠镜检查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疑似小肠出血患者中反复出血或高风险再发出血者,即使CTE和胶囊内镜检查均阴性,也应进一步行小肠镜检查寻找出血病因。韩国一项研究显示,84例CT及胶囊内镜均未明确出血病因的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在随访期内再发出血率为17.9%,观察期内12个月、24个月和60个月的累积再发出血率分别为8.0%、18.9%和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和首次出血血红蛋白低于80 g/L为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有条件的单位可将早期/急诊小肠镜作为疑似小肠出血急性出血期的一线检查方法,成本模型研究显示初始小肠镜具有最佳费效比,是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疑似小肠出血经小肠镜检查后结果阴性者,再出血风险较低。系统评价纳入12项研究407例小肠镜检查结果阴性者,整体再出血率为29.1%(95%CI17.2~42.6%),但各项研究中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时间具有明显异质性。小肠镜检查阴性的疑似小肠出血患者被归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再发出血时应积极进行急诊胶囊内镜和(或)急诊小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陈述意见:小肠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对于经CTE/CTA和(或)胶囊内镜发现阳性结果但未能明确诊断者,推荐应用小肠镜进行诊断。对于CTE/胶囊内镜诊断阴性者,若再发出血风险较高则推荐小肠镜检查。在活动性出血期,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一线选择小肠镜检查尽快明确出血原因并对部分病变同期进行内镜下治疗。(中级证据质量,A级推荐)



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12): 949-960. 



好文推荐


▶ 令狐恩强教授:2023年度消化内镜领域的应用进展盘点

▶ 张澍田教授:2023年度消化道早癌诊疗新进展

▶ 吴开春教授:2023年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回顾

▶ 吕农华教授:2023年度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进展回顾

▶ 古塞奇尤单抗可诱导缓解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

▶ 活检组织中不可忽视的细节-阿米巴性肠炎

▶ APASL2024:日本京都盛大召开,迎接全球肝病领域同道

▶ 5个诀窍学会腹痛诊断,和误诊说再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