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小肠镜在疑似小肠出血中的应用时机包括:
①其他检查已发现小肠可疑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者;
②其他检查阴性,若属于高风险再发出血者,即使出血已经停止,也应进一步小肠镜检查(二线方法);
③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大量小肠出血可直接进行早期/急诊小肠镜检查;
④OGIB者随访期间出血复发时优先推荐急诊小肠镜。
小肠镜可进行小肠黏膜直视下检查,并对出血性病变进行活检,成为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金标准”。小肠镜检查对疑似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率为53%~80%,其安全性较好;诊断性DAE操作的主要严重并发症是肠穿孔、胰腺炎,发生率约为0.8%。对于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病变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应行小肠镜检查。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胶囊内镜仅发现小肠血迹者在后续小肠镜检查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疑似小肠出血患者中反复出血或高风险再发出血者,即使CTE和胶囊内镜检查均阴性,也应进一步行小肠镜检查寻找出血病因。韩国一项研究显示,84例CT及胶囊内镜均未明确出血病因的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在随访期内再发出血率为17.9%,观察期内12个月、24个月和60个月的累积再发出血率分别为8.0%、18.9%和22.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和首次出血血红蛋白低于80 g/L为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有条件的单位可将早期/急诊小肠镜作为疑似小肠出血急性出血期的一线检查方法,成本模型研究显示初始小肠镜具有最佳费效比,是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
疑似小肠出血经小肠镜检查后结果阴性者,再出血风险较低。系统评价纳入12项研究407例小肠镜检查结果阴性者,整体再出血率为29.1%(95%CI:17.2~42.6%),但各项研究中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时间具有明显异质性。小肠镜检查阴性的疑似小肠出血患者被归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再发出血时应积极进行急诊胶囊内镜和(或)急诊小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小肠出血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3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12): 949-96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