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SD2023丨陆前进教授领衔,三位大咖齐支招,守护“痒醒族”

2023-07-17作者:论坛报小吕资讯

特应性皮炎(AD)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和持续、剧烈瘙痒等临床特征,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一。2023年7月13-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CSD2023)在沈阳召开。值此时机,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推出“笑对无痒人生——AD规范化诊疗Talk Show”系列专家访谈,传递AD规范化诊疗理念,共享AD治疗前沿进展,助力中国AD诊疗的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陆前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郝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子刚教授接受专访,他们聚焦AD的全程管理、病情评估和药物治疗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阐述。本文整理访谈精要如下,与读者共享。



陆前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执行所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

Clinical Immunology 副主编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副主编

video


问:启动系统治疗的决策过程中,需要结合哪些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评估?在帮助患者尽早获得最佳的治疗体验中,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什么?

陆前进教授:A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AD的皮疹表现或局限单一,或广泛多样,自觉症状可能不明显,也可表现为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AD的治疗决策应当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个体化制定。对于皮损局限分布、生活质量未受到显著影响的患者,考虑进行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而对于皮损广泛分布、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则需采用外用药物联合系统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问:“达标治疗”时代,传统药物与创新药物并存,如何“排兵布阵”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决策?

陆前进教授:达标治疗是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全新理念,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控制疾病,以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在“达标治疗”时代,针对AD患者的治疗策略需以个体化的治疗需求为导向,落实“一人一策”,方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例如,以JAK抑制剂(如阿布昔替尼)为代表的创新药物相较于传统药物起效更快,是急需快速缓解症状的中重度AD患者的治疗优选。总体而言,AD治疗应当遵循指南推荐的“阶梯式”分级诊疗原则。轻度AD患者的治疗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及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针对中度AD患者,建议采用外用药物迅速控制症状并主动持续治疗,必要时可以辅以光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不耐受的中度AD患者、重度AD患者,应及时使用JAK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系统抗炎治疗,以快速实现治疗达标。


郝飞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国医师协会CDA常委兼过敏亚专业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会皮肤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video


问:对于中重度AD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在不同的治疗阶段(短期、长期、复发等)的治疗目标是什么?有哪些不同?

郝飞教授: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病程迁延的疾病特征,因此,树立全程管理理念对于有效控制AD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2023年“6.26全国AD关爱日”中,我们重点提出了全程管理理念,旨在唤起医患双方对AD全程管理的高度重视。全程管理的核心观念在于全面覆盖不同时期(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和老年期)和不同治疗阶段(早期、长期以及复发等)的AD患者,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有效落实长程管理和综合管理。此外,患者教育也是AD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医生应告知患者和家属AD具有慢性反复发作、顽固瘙痒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只有长期规范化管理才能达到阻止、推迟和减少AD发作,保持长期临床缓解状态。其次,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切实的生活指导,以帮助其有效规避诱发加重因素。最后,在AD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坚持规范用药理念、积极管控药物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问:瘙痒评估在疾病诊断、用药评估的全病程管理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郝飞教授:瘙痒是AD最主要的症状,对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AD的诊断标准之一。药物治疗后瘙痒缓解通常预示着AD治疗的有效性。因此,在AD的全病程管理中,准确评估瘙痒是实现AD规范管理和成功治疗的先决条件。全面且客观的瘙痒评估应基于多个维度,包括瘙痒的频率、程度以及瘙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目前常用的瘙痒评估指标包括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和5-D瘙痒量表评分等。


问:启动系统治疗的决策过程中,除了瘙痒,还需要结合哪些评估指标,帮助患者尽早获得更佳的治疗体验?

郝飞教授:AD对患者的影响是多维的,因此AD的评估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其中,疾病的严重程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皮疹的累积范围和炎症程度。常用的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包括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等。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在临床诊治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AD对患者睡眠、心理、学习工作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对于中重度患者而言,仅仅依靠局部治疗通常无法获得理想疗效。因此,准确评估系统治疗的启动时机,尽早使用免疫抑制剂、JAK抑制剂(如阿布昔替尼)、生物制剂等进行系统治疗对于AD的控制至关重要。此外,患者依从性的提升也是AD成功治疗的基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例如治疗效果和药物剂型等。为此,出于对患者依从性的考量,与AD患者深入沟通治疗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充分告知其治疗模式的可调整性,并深化AD长期管理理念在AD诊治中非常关键。


问:JAK抑制剂阿布昔替尼于2023年3月被成功纳入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请您分享一下这类创新药物在中重度AD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优势?

郝飞教授:AD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失衡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尽管AD的免疫表型以Th2型炎症为主,但也存在一些复杂的免疫表型。目前AD的创新药物主要包括针对Th2的生物制剂和针对细胞因子的JAK抑制剂。考虑到AD免疫表型的复杂性,JAK抑制剂相较于生物制剂更具有兼容性,可以通过广泛覆盖多种细胞因子,深度阻断细胞内炎症因子信号传递,快速、有效地改善瘙痒症状。在临床实践中,JAK抑制剂阿布昔替尼止痒疗效突出,同时安全可控,加上其作为口服制剂的便利性,是AD系统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随着阿布昔替尼被纳入我国新版医保目录,其临床可及性进一步提升,为我国AD患者,尤其是难治性、中重度AD患者来带来巨大福祉。


徐子刚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学组副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银屑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副主任

video

问:“非激素”治疗背景下,特应性皮炎患者有哪些药物新选择?克立硼罗软膏3月龄适应症即将在今年国内获批,您如何看待适合儿童轻中度AD儿童患者的药物选择?

徐子刚教授:在过去,TCS是AD一线治疗中为数不多能有效控制皮损的选择。然而,由于AD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使用TCS会导致不良反应,如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成为AD维持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外用TCI和PDE-4抑制剂(如克立硼罗软膏)等非TCS外用药物的上市,AD的治疗模式正经历着新的变革。这些药物不仅明确将AD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均纳入了适应症范围,还提供了多种药物剂型,并为不同严重程度的AD患者提供了相应的治疗选择。尤其令人期待的是,克立硼罗软膏3月龄适应症今年将在国内获批,相信这将为这个患者群体带来更多的疗效获益。


问:AD作为慢性疾病,长期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医患“双向奔赴”,在临床工作中哪些经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

徐子刚教授:在患者教育方面,医生需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AD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治疗。此外,医生还应为AD患者提供生活和用药方面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护肤、洗浴和用药。


在临床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根据指南推荐的“阶梯式”分级诊疗原则对患者的皮损和瘙痒症状进行有效管理。轻度AD的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中重度AD可启动系统治疗。在维持治疗阶段,非TCS药物是主要的治疗选择,以确保病情控制的同时,避免长期应用TCS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其次,部分AD患者可能伴有哮喘、鼻炎、食物蛋白过敏和过敏结膜炎等特应性共病,因此需要积极推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全面综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治疗手段控制这些共病的进展。最后,对于儿童患者而言,AD可能只是疾病的早期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哮喘、鼻炎和食物蛋白过敏等疾病。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对有特应性家族史的儿童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减少皮肤致敏、规避可疑致敏原,以期尽可能地干预甚至阻止特异性共病的进展,这也是未来AD诊疗领域的长期工作重点之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