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新生儿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搏出量降低,静脉系统回流受阻,内脏淤血,体内水分滞留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与其他年龄小儿有所不同,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1.心血管疾病
(1)前负荷增加: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输血、输液过多过快。
(2)后负荷增加: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3)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肌病、心肌炎等。
(4)严重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
2.非心血管疾病
(1)低氧血症:
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等。
(2)重症感染:
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可影响心肌收缩力。
(3)中枢神经系统:
重度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4)血液系统:
重度失血性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血症、重症溶血症等。
(5)其他: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
1.症状、体征
新生儿左、右心衰不易截然分开,往往表现为全心衰。患儿反应弱,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呼吸急促、费力,烦躁不安,尿少、水肿,多汗,皮肤发花,心率增快、奔马律、心脏扩大,肺部啰音,肝大等。
2.诊断标准
(1)病史:
凡有使心肌结构完整受损、心脏负荷过重或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疾病,需警惕心衰。
(2)主要表现:
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持续>150~160次/分,心音减弱,或出现奔马律,心脏扩大(X线或超声证实)。
烦躁不安或萎靡,血压可正常或下降,面色发灰,皮肤发花。
呼吸急促>60次/分,浅表,发绀,呼吸困难,肺部啰音。
肝脏肿大:肋下>3cm,或短期内进行性肿大,或用洋地黄后缩小。
慢性心衰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吃奶时气促,易疲劳,体重不增。
心衰晚期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减慢或暂停等。
胸部X线示心脏扩大,心胸比例>0.6,肺水肿。
(3)新生儿心衰发展快
有时迅速转入衰竭状态。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心音弱,心脏杂音常不能闻及,血压不能维持,同时呼吸衰竭,此时应注意肝脏大小,胸片有无心影扩大,肺淤血或水肿等。
(4)新生儿心衰常可有以下特点:
常左右心同时衰竭。
可合并周围循环衰竭。
严重病例心率和呼吸可不增快。
肝脏肿大以腋前线较明显。
3.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
示心影增大,双肺呈肺淤血、水肿表现(原发肺部疾病患者则还有原发病肺部表现)。
(2)腹部B超:
示肝大。
(3)心脏彩超:
提示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脏结构异常等。
(4)其他:
针对原发病检查,如外周血象,血生化,心肌酶、心电图等。
慢性心力衰竭:起病相对慢,主要表现为食欲差,喂奶时气促、易疲乏,体重增长缓慢,可有呛奶、肝大、水肿等。慢性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畸形相对较轻、血流动力学改变较轻、病情进展较缓慢的患儿。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原发病及诱因的治疗是解除心衰的重要措施。
2.一般治疗
(1)严密监护生命体征,保持体温,保持适当体位(一般将床头抬高15°~30°)。
(2)供氧:一般心衰均需供氧,但对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转位、主动脉弓离断等供氧应慎重,因血氧增高可促使动脉导管关闭。监测血气,必要时应用人工辅助呼吸。
(3)镇静:减轻心脏负荷,降低氧耗,可给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等。
(4)纠正代谢紊乱:酸中毒、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处理。
(5)限制液量:一般按80~100ml/(kg·d),液体应24小时均匀输入。心脏扩大及水肿明显时可将液量减为60~80ml/(kg·d)。
(6)喂养:应给予鼻饲喂奶,少量多次。
3.洋地黄制剂
地高辛是治疗心衰的常用药,作用可靠,可口服或静注,用量见表1-7-1。口服1小时后血浓度达最高峰,半衰期32.5小时。口服后5~6小时测定血地高辛浓度可反映心肌药物质量浓度,地高辛有效浓度为0.8~2.0ng/ml。
(1)饱和量法:
首剂先给地高辛化量的1/3~1/2静注,余量分2~3次,各间隔4~8小时给予。末次给药(洋地黄化)后8~12小时开始给维持量。维持量为化量的1/4,分2次,每12小时1次。可根据心衰控制的情况和地高辛血浓度调整用量。
(2)全程维持量法:
适用于轻症或慢性心衰,每天用化量的1/4(即维持量)均分2次,每12小时1次,经5~7天可达饱和量法的效果。
(3)在用地高辛期间严密观察临床效果
监测地高辛血浓度,监测心电图,新生儿地高辛血浓度>4ng/ml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另外还应注意电解质平衡以及患儿的肾功能,在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镁、高钙、肾功能不良时均易引起洋地黄中毒。
4.儿茶酚胺类药物
(1)多巴胺:
小剂量时:2~5µg/(kg·min),持续静脉输入,主要作用于β受体,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作用。剂量不宜>10µg/(kg·min),因大剂量多巴胺主要作用于α受体,使血管收缩,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反而降低,不利于心衰纠正。
(2)多巴酚丁胺:
有较强心脏正性肌力作用,对周围血管作用较弱。用法:5~10µg/(kg·min),静脉输入。
(3)肾上腺素:
用于急性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或心搏骤停时应用。用法:0.05~0.1µg/(kg·min),持续静脉输入。心搏骤停时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每次0.1mg/kg,静注。
(4)异丙肾上腺素:
适用于濒死状态伴心动过缓的心衰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衰,剂量:0.1~0.2µg/(kg·min),静脉输入。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氨力农:
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尤其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多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静脉注射起始0.25~0.75mg/kg,2分钟内显效,10分钟达高峰效应,以后5~10µg/(kg·min),维持输入,监测血压、心率。
(2)米力农:
作用较氨力农强10倍,静脉注射首剂0.01~0.05µg/kg,以后0.1~1.0µg/(kg·min),静脉维持,适用于重度心衰患儿,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忌用。
6.血管扩张剂
主要是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药物种类较多,应用时应分析患儿病因、有效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氧合状况、心功能状况等,必要时应与其他血管活性药联合使用。
(1)酚妥拉明:
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用法:0.5~5µg/(kg·min),静注。
(2)硝普钠:
动、静脉均扩张,对心衰伴周围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者效果明显。用法:1~5µg/(kg·min),静注。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活性,使小动脉扩张,体循环阻力下降;还可缓解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严重心衰疗效显著。用法:开始每次0.1mg/kg,每8~12小时一次口服,逐渐增加至1mg/(kg·d)。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本药很敏感,可使脑血流和肾血流减少,国外推荐更小剂量,起始每次0.01~0.05mg/kg,每8~12小时一次,以后根据反应及病情调整,监测血压、尿量、肾功能、电解质等。
8.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心室舒缓性与顺应性降低,导致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1)普萘洛尔:口服1~2mg/(kg·d),分3次。
(2)维拉帕米:口服3~6mg/(kg·d),分3次。
(3)硝苯地平:口服1~2mg/(kg·d),分3次。
9.利尿剂
减轻心脏前负荷。
(1)呋塞米:每次1mg/kg,静注,可每8~12小时一次,注意电解质紊乱。
(2)氢氯噻嗪:2~3mg/(kg·d),分2次口服。
(3)螺内酯:保钾利尿剂,可与呋塞米或氢氯噻嗪联用,1~3mg/(kg·d),分2次口服。
【并发症及处理】
1.休克
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强心为主,调整液体复苏量和速度。
2.多脏器功能障碍
注意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状态,予以保护,尤其是脑、肾、凝血功能等,对症处理。
【预防】
主要针对原发病,保护心脏功能。
来源:人卫儿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