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19 CSCO】传承精准,携手创新——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会盛大开幕

2019-09-24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学术年会开幕

1.png

       2019年9月19日,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会在风光旖旎的厦门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3万余位临床肿瘤学专家欢聚一堂,共襄盛举。

开幕式

2.png

      本次大会在一段激动人心的视频中拉开帷幕,为我们展现了CSCO发展、壮大、开拓、创新的历程。开幕式由CSCO秘书长江泽飞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江教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他们是CSCO荣誉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廖美琳教授、特邀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瑛院士以及CSCO理事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的主要领导。

       大会伊始,孙燕院士发表了视频贺词,他表示,CSCO 成立22年以来,我们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宗旨,为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在2019 CSCO年会上,中国创新临床研究获得高度关注,智慧医疗领域创新不断,原研药物研发得以不断更新,特别是本次大会还资助了偏远地区的专家到厦门参会,为健康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国内临床肿瘤学家的迅速成长积极贡献力量。

3.png

       随后,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在致辞中感言,“回顾CSCO理事会这两年的工作,我感恩于能为广大CSCO会员服务,为CSCO的不断成长贡献力量。能够为学会工作是我们所有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的荣耀。”在CSCO理事会所有领导与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 CSCO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中国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学术舞台展示出中国的科研实力和临床经验。然而,CSCO要成为领先国际的肿瘤学术团体仍有很长的距离,需要一届一届的传承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2019年,CSCO新成立了4个二级学会,二级学会总数达到了41个,其中,为促进医患沟通,传播先进医学理念和医学方法,特别成立了CSCO患者教育委员会;为促进肿瘤临床诊疗的规范性,从2017年开始,CSCO就制订了立足中国国情、以中国患者群体为对象的各大癌种诊疗指南;同时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重点关注青年医生和基层肿瘤医生的成长和发展,改善肿瘤诊治水平的地域差异。

       回首过去的二十多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临床肿瘤学的发展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的老前辈,CSCO荣誉主席,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为我国的临床肿瘤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铺路奠基;四位前任理事长,储大同教授、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和吴一龙教授,为CSCO的今天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肿瘤治疗从化疗时代发展到靶向时代,现在又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新的课题、技术有待我们去开发、新的困难我们要去克服,新的科学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新的机遇我们要把握。

       CSCO作为全国领先的肿瘤学术组织,一定会继续作为医学科学前沿的弄潮儿,引领肿瘤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李进教授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全体参会代表、会员和团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与精诚合作,2019年的CSCO年会必将是又一场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肿瘤学盛会。”

年度成就奖

4.png

廖美琳与管忠震教授颁发年度成就奖

       颁奖典礼是每年全体大会最值得期待的重磅环节,其中年度成就奖的揭晓更是备受瞩目。本次年度成就奖颁发给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六年前,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联合全国12个中心,设计并开展了“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同期放化疗前,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的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荣幸地被选为2019年“Best of ASCO”,研究内容也同时在线发表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 J Med)。

5.png

       马骏教授在获奖感言中,对年轻医生进行科研工作分享了个人经验。马教授建议,年轻医生一定要植根临床,只有真正潜心临床工作,才能在病患的接触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对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的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这一治疗方案,就是在临床诊治患者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问题,马教授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继而才有了 2012 年 《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的一篇研究成果,最终改写了指南。指南是非常重要的科学资料,包括美国的 NCCN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还有中国的指南等。年轻医生初次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指南是最好的教材,应该通读指南,不但要读懂,还要读透。一部指南,涵括了某一领域发展的脉络和当下最重要的结论,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学习指南,可以让你站在巨人的肩 上,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另外,年轻医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计划。做科研时,切记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得陇望蜀。同时,做科研也是在搭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就像写文章一样,要有起承转合,有头有尾。

       最后,马教授强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入或者搭建有效的科研团队,科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要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科研伙伴。例如,团队中不仅需要临床医生,可能还需要影像、病理专家以及统计方面的人才,分工合作,才能事半功倍。

全体大会报道

       在9月19日上午的全体大会上,备受瞩目的大会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樊嘉院士、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主持。 

6.png

       大会首个报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带来,他报告的题目是“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贺院士指出,肿瘤存在异质性,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够发现新的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标,助力精准医学未来发展。他以肝癌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蛋白组学判断肝癌的不同阶段、类型及预后,实现良恶性的区分。他指出,基础医学的发展是肿瘤防治事业进步的奠基石,蛋白组学基础与转化研究在肿瘤的诊断、分型及预后中存在重要价值,SOAT1有望在多癌肿中成为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7.png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大中型城市人口死亡的第一杀手,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带来了“中国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体系建设”,他在报告中分别从中国肿瘤诊疗现状与需求,中国肿瘤防治体系的建设,中国肿瘤诊疗的质量控制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质控平台建设进行阐述。他指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建设对中国肿瘤防控事业意义重大,其重要任务包括,牵头修订肿瘤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统一常见的规范化诊疗质控指标和标准;构建和完善质控平台、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收集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肿瘤相关诊治信息,并及时整理、统计、分析评价;定期出具全国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报告。赫院士强调,健康中国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医疗机构和的群众的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8.png

       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源动力,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带来了“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中国的创新之路”,他从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历史概览,药物研发面对的困境,未来如何应对抗肿瘤药物研发三部分进行了风趣幽默地介绍。李教授指出,随着我国医疗发展和科研实力的进步,中国迎来了创新药的春天,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创新药物研究与国外还存在一定距离。他强调,中国不能等待跨国药企来解决我国的多发肿瘤,而要更多的依靠国内的药物创新,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9.png

会场撷英

10.png

       今天,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于厦门,交流临床经验,碰撞科研火花,分享学术成果,共享这一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肿瘤学盛会。让我们继续期待后续精彩报道!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