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推荐:
(1) 院前急救、急诊分诊、胸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等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场所常规配备可检测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设备,并且中心实验室具备cTn和BNP/NT-proBNP等相关检测项目。
(2) 内科、老年科、呼吸科等有可能处理心脑血管疾病急症的医疗场所配备可检测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设备,并且中心实验室具备cTn和BNP/NT-proBNP等相关检测项目。
(3) 对于基层诊所或社区医院也建议配备可检测cTn和BNP/NT-proBNP的POCT设备。若根据病史、心电图和临床表现明确为ACS或心力衰竭患者应尽快转诊,对于病史、心电图和临床表现不典型但cTn或BNP/NT-proBNP检测异常的患者也应尽快转诊。
(4) POCT技术检测cTn和BNP/NT-proBNP结果报告应在20 min内完成,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当结合病史、体检结果、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5) POCT技术检测cTn和BNP/NT-proBNP时推荐使用提供定量结果的POCT检测设备。
(6) 由于POCT主要优势在于即时性,出现阴性结果需要联合辅助评价措施,并同时采用中心实验室复查,对于疑似ACS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检测。
(7) POCT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只有使用相同的检测平台和相同的心脏标志物才可比较。
POCT技术检测cTn和BNP/NT-proBNP的临床结果上的效能被证明与中心实验室无异,也获得很高的患者满意度,但POCT的优势依赖于POCT的质量管理,对于POCT质量管理,共识提出:
(1) 建议采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或化学发光技术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2) 建议定期将POCT结果与中心实验室结果做对比,进行质量控制,POCT方法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间偏倚应≤20%。
(3) 对于不同厂家产品应建立自己的表观健康男性和女性特异度的第99百分位值,并评估其对表观健康人群的检出率。
(4) cTn检测在第99百分位值对应的变异系数≤10%;BNP/NT-proBNP检测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截断值附近对应的变异系数≤10%。
(5) 制定室内质控计划,每天检测样本前应检测各厂家提供配套质控液或第三方质控品,至少包括高、低两个浓度。
(6) 每台设备参加国家级或省部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
(7) 结果报告名称应符合标准全称和英文缩写,勿混淆高敏和普通敏感性cTn,检测结果报告单位应采用国际公认单位,高敏cTn单位为ng/L,传统cTn为µg/L或者ng/ml。
(8) 对于一个设备点,最好设置设备专员进行重点、深入培训,使其掌握基本原理、性能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熟练进行样本和质控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