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博识论道,智汇京华丨2024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京顺利召开

2024-08-05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default (1).jpeg


2024年7月27日,“2024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一如既往地齐聚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采取主旨报告、热点话题争议讨论等丰富形式,深入探讨了乳腺癌的分子诊断、精准分类、精确分层等新进展,并对乳腺癌内外科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为领略学术风采,体会思辨真义,现将大会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拉开帷幕


349696.jpg


在一段优美的“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大会回顾视频播放中,本次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大会主席、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向全国东西南北汇聚到一起的同道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北方沙龙多年来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发扬“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沙龙传统,在与2024夏季世界奥林匹运动会共同开幕的当下,希望广大与会同道也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践行让患者获益的初心和使命!


主题报告


349696.jpg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段学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邀共同担任主持。


349696.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从外科角度阐述了对于2024乳腺癌外科治疗若干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总结了外科诊疗中的六大热点问题:乳腺癌四级手术那些事儿;AJCC乳腺癌分期是国考标准;早期乳腺癌保乳率是方向;中国乳腺癌腋窝淋巴结1-2枚转移后续处理要冷静;科学解读指南、规避诊治误区;中国乳腺疾病临床专病队列建设。刘教授通过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共识推荐、临床病例分享等多重形式,详细整理了外科治疗相关的六大热点问题并给出了高屋建瓴的观点,令与会者受益匪浅。


349696.jpg

江泽飞教授围绕“2024乳腺癌内科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思考”的主题进行了主题报告。正如江教授报告中指出,乳腺癌治疗走过了百年发展历史,已经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当前的“精准时代”。江教授在报告中详尽地将乳腺癌内科热点问题从不同治疗阶段与精准分层逐一拆解,并对该话题相关的标准治疗、关键临床研究、指南推荐意见以及未来新的希望给予深度阐述。最后,江教授指出历史与科学的发展总是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期待更多临床研究数据指导临床实践,而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再开展新的研究去寻找答案。


热点讨论


大会特别设置了围绕7大讨论话题的热点讨论环节,邀请江泽飞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分别主持了各话题的讨论。

话题1 HR+CDK4/6治疗后:内分泌/ADC


349696.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旭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南林教授围绕“CDK4/6抑制剂失败后选择内分泌还是ADC?”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梁旭教授梳理了目前新型药物/联合方案在HR+晚期乳腺癌CDK4/6进展后展开的各类研究探索,其中内分泌治疗±靶向对比ADC药物来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严重程度低,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都推荐在CDK4/6进展后建议使用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的方案。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也要考虑药物经济毒性,如何平衡好生命的长度与质量是医生与患者共同面对的课题。李南林教授则在报告中针对HR+晚期乳腺癌患者CDK4/6进展后给出ADC治疗的选择。一方面,针对内分泌原发性耐药患者来讲,CDK4/6抑制剂快速进展患者后续内分泌治疗获益不足,HER2 ADC药物建立了获益的新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内分泌继发耐药患者,目前可选治疗药物中,HER2 ADC生存获益数据更优。

话题2 HR+CDK4/6治疗后:Pi3K 抑制剂/AKT抑制剂


349696.jpg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宋玉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姚静教授继续围绕“CDK4/6抑制剂失败后的治疗选择话题进行阐述。宋玉华教授以选择PI3K抑制剂为命题展开阐述,从机制角度可以看出PI3K抑制剂靶向上游,从源头阻断PAM信号异常激活;国内患者PIK3的突变比例较高,患者预后差,需要精准破局。新型靶向药物PIK3抑制剂突破联用内分泌的局限,成为突变患者的联用治疗方案百搭选择,新一代PIK3抑制剂通过提升选择性,在安全性方面也大幅提升。姚静教授的报告立意为优选使用AKT抑制剂。从国内外指南推荐意见、多个大型三期临床研究的循证研究证据和药物安全性等不同侧面,都可以看到HR+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失败后,AKT抑制剂都体现出了优势;同时AKT抑制剂可抑制整条PAM通路,PI3K抑制剂仅对PIK3CA突变有效,对AKT1突变及PTEN突变患者不敏感。

话题3 辅助强化治疗:阿贝西利/瑞波西利


349696.jpg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蜀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分别以选择阿贝西利和选择瑞博西利的立场,对辅助强化治疗的药物选择发表观点。刘蜀教授报告中给出了药物方案选择的十大证据,从人群和疗效看出聚焦于高危患者并得到持续获益、药物的安全性体现不良事件可防可治、适应证获批和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指南优先推荐这四个方面得出了支持阿贝西利的最终结论。马力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选择瑞博西利的理由,包括: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权威数据突出(五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独特减量设计,延长治疗覆盖3年复发高峰;研究设计简化临床决策;可感知不良事件少、依从性高;获益证据确定性更强。

话题4 HER2+THP选择帕妥珠单抗or吡咯替尼?


349696.jpg

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葛睿教授对HER2阳性患者优选吡咯替尼还是帕妥珠单抗的话题发表了各自观点。陈占红教授选择应用吡咯替尼,在报告中分别从药物联合机制、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共识推荐、药物经济学考量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理由。葛睿教授在报告中将患者分为早期与晚期不同阶段,从早期患者治疗来看,曲帕双靶方案在新辅助阶段具有明确的EFS证据和新辅助后的辅助证据;而对于晚期患者一线治疗,具有明确的总生存(OS)期数据,都为支持该方案和药物的应用提供了证据。

话题5 TKI治疗失败:ADC/HP+


349696.jpg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在报告中针对TKI治疗失败后的问题,分别给出ADC或HP+方案的选择意见。冀学宁教授同意TKI治疗失败后优选ADC药物的策略。其中ADC药物机制独特,疗效确切,通过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获得了充分的循证证据;与此同时,还能够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郝春芳教授表示,TKI治疗失败后优先PH+主要考虑该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作为基础组合,配伍多种治疗方向;可鞘内注射治疗脑膜转移;皮下制剂有更优的治疗体验;不影响新型ADC疗效,以OS获益最大化目标排兵布阵。

话题6 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联合选择:TP-AC/HP


349696.jpg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方案选择的话题,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强教授与邢台市人民医院王丽教授分别给出了TP-AC方案或TP方案的选择并阐述各自理由。张强教授在报告中分别通过溯源免疫治疗机制、优化免疫治疗与化疗方案配伍、pCR转化为EFS获益、RCT研究显示有OS获益这几个方面,层层深入阐述选择TP-AC方案的考量因素。王丽教授则在报告中表示,TP方案相较于TP-AC方案,周期数更少、毒副作用更低,目前有研究探索了免疫联合TP新辅助方案在中国TNBC人群的可行性与价值。在临床实践治疗中,要本着“既要疗效也要安全”的原则。

话题7 TNBC复发转移  化疗+免疫/ADC


349696.jp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薇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张少华教授对于TNBC复发转移的治疗策略,分别选择了“化疗+免疫”和ADC的立场。李薇教授指出,“免疫+化疗”机制强强联合,达到1+1>2的结果;证据充分,各大指南共识推荐;一线地位稳固,为后线争取更多机会;人群不断拓展,在更广泛人群中获益。同时,国内免疫治疗创新药不断涌现,适应证和适应人群不断更新,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张少华教授表示,ADC药物为TNBC精准治疗破局,多项研究反复证实对患者生存的获益,改写TNBC治疗局面;与免疫治疗相比,ADC在复发阶段的TNBC患者中具有全面而突出的优势;目前多项ADC药物持续研发,免疫联合ADC药物多项研究正在布局,联合方案已显示出获益趋势。


多个专场亮相,将分类治疗精准贯彻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三阴性乳腺癌专场、HER2 ADC专场,更为具体地将不同分类、不同分层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标准与新药研究展开深入阐述。数十位乳腺癌领域专家学者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乳腺肿瘤诊疗的热点与难点,展现了学术探索的无限热情与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


小结

随着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我们不仅见证了国内乳腺肿瘤领域同仁们的智慧碰撞与深度合作,更深刻感受到了“学习吸收、创新提高”这一理念的蓬勃生命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将此次会议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深耕乳腺肿瘤领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携手共创乳腺肿瘤诊疗事业的新篇章!

default (22).jpeg


审阅丨江泽飞教授

摄像丨苏彦良

撰稿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