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胰岛素治疗作为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从动物胰岛素到重组人胰岛素,再到人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制剂给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福音。然而,胰岛素和其他药品一样,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当发生了不良反应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血糖值≤3.9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一般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迷等情况。
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血糖控制目标设定过于严格或片面追求短期达标。
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合理。
饮食结构不当、摄入热量过低或运动过量时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血糖监测时间点有误或频次不足。
同时应用能升高胰岛素水平或增强其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制剂等。
合并影响糖稳态的特殊情况,如呕吐、腹泻、分娩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预混胰岛素制剂选择不恰当、预混制剂使用前未充分摇匀等。
对策
1.尽量避免上述低血糖诱因,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以确诊。
2.处理低血糖:
意识清楚者,迅速给予15~20 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
意识障碍者,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20~40 ml或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0.5~1.0 mg;15 min后复测指尖血糖,直至恢复到>3.9 mmol/L。
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暂停泵,检查泵是否工作正常、设定程序是否正确,核对胰岛素输注的时间、基础输注率、餐前大剂量、每日总量;检查状态屏和储药器,如储药器内的胰岛素量少于状态屏的显示量,可能为胰岛素泵输注过量。
3.调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考虑临时减少基础胰岛素甚至停泵。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时间及其与进餐、运动和胰岛素输注的关系,调减胰岛素剂量。
4. 胰岛素剂量设置和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基础和餐时胰岛素用量在建议范围内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直至血糖达标。
纠正高血糖毒性后胰岛素敏感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一些新诊断的T2DM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更易发生低血糖,胰岛素应及时减量。
选择低血糖风险更小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强化治疗前如有使用作用时间较长的降糖药物,如长效磺脲类、基础胰岛素、胰岛素增敏剂等,当日起始基础率应考虑下调10%~30%,次日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再调整剂量,以避免降糖作用重叠所致的低血糖风险。
体重增加
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后,过多的葡萄糖将不再通过尿液丢失,而是转变成糖原或脂肪贮存在体内,所以引起了体重的增加;或者有的患者害怕发生低血糖,平时会多吃一些食物,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体重,体重的增加虽然因人而异,但也是可以通过监测体重,同时协调胰岛素、饮食和运动来控制。
皮下脂肪增生
有些患者每天多次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会使皮肤及皮下组织变厚,产生脂肪增生,而脂肪增生的部位,常会因为皮下胰岛素吸收减慢而造成血糖控制不良,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正确、规律性轮换注射部位
预防皮下脂肪增生重要的方法是正确、规律性地轮换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大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如下图所示)。
将每个区域轮换的注射部位分成4个象限(腹部)或2个象限(大腿、臀部和手臂),1个象限使用1周,然后在下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式移动到另一个象限;或者是1次1个象限,每次都替换。
02.
注射前的部位检查
已有胰岛素注射史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以前须做注射部位的评估,首先要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的颜色、表面毛孔的大小、观察局部是否有隆起,其次手指指腹游走性轻压患者注射区域,感知触碰硬结的存在及大小,一定要避开皮下硬结处进行胰岛素注射。
03.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推荐一次性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遵循一次性医疗耗材的使用和管理规范。
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可能会导致针头折断;针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残留胰岛素堵塞针头,影响注射;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影响胰岛素的浓度和注射剂量的准确性。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自上海药讯、《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ICU护理之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