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徐蔚海教授、焦力群教授权威解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指南(2025版)》(二)!

2025-09-30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原创

作者:冷昕祎 焦力群 徐蔚海



徐蔚海教授、焦力群教授权威解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治指南(2025版)》(一)!



四、影像学评估与分层诊断


《指南》强调了多模态影像技术在ICAS评估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不同影像学手段的适应证、优缺点和随访方案等进行详细建议,突出多模态影像联合评估在精准分层和个体化治疗中的关键地位。 


狭窄程度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狭窄程度的金标准,经颅多普勒(TCD)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管造影(CTA)等无创方法则适用于筛查和随访。


管壁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IVWI)可清晰显示斑块特征(如斑块内出血、强化和重构等),助力病因鉴别和风险分层。


血流与灌注评估


CT灌注成像(CTP)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动脉自旋标记(ASL)、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RI)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技术可评估脑血流灌注、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治疗策略提供功能学依据。


01




常用颅内动脉成像技术及其各自优缺点


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无创、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多次随访,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结果受颅骨声窗和操作者经验影响。

CTA准确显示管腔狭窄、血管壁钙化和侧支循环,扫描速度快且重建方式多样,适用于诊断并评估狭窄程度;但需应用碘对比剂,有电离辐射。

时间飞跃法MRA(TOF-MRA)无创、无辐射且无需对比剂,适合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随访;但可能存在对狭窄程度的过高评估,且易受血流伪影干扰。

IVWI可定性、定量分析斑块特征,并评估易损性,用于辅助鉴别诊断;对管壁病变的形态、信号特征、斑块负荷、内出血和强化分级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DSAICAS诊断和评估狭窄程度的金标准,适用于复杂病例和介入治疗前评估,但其为有创检查,因此不用于常规检查方法。

02




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病因鉴别诊断


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动脉夹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烟雾病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等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均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这在青年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中意义重大,IVWI则有助于鉴别上述病因。

例如,在IVWI上,血管炎常表现为同心性管壁增厚和环形强化,夹层表现为偏心性狭窄伴血管外径扩张、壁内血肿等,烟雾病表现为负性重构、血管外径缩小,而强化少见。

03




ICAS狭窄程度与斑块评估


狭窄率:通常采用WASID方法计算,狭窄率=[1 – (最狭窄处直径/正常段直径)] × 100%,将其分为中度(50%~69%)和重度(70%~99%)。

斑块评估IVWI可评估斑块位置、表面形态(规则/不规则)、累及象限、T1高信号(提示斑块内出血)、偏心性、强化分级、重构方式和斑块负荷等,帮助识别高危斑块和卒中风险,还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病因鉴别诊断。

04




血流灌注、侧支循环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评估


CTP/PWI/ASL:可评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等,从而全面反映脑组织灌注状态;而ASL因无需对比剂,适合多次随访。

4D Flow MRI/CFD:可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率、压力及剪切力等)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参数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以及卒中发病机制存在密切相关性。

DSA/CTA/MRA:可用于评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软脑膜侧支循环情况。其中,DSA 是评价侧支循环的金标准,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ASITN)/介入放射学学会(SIR)侧支分级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软脑膜侧支循环分级方法。另外,多时相CTA、动态或四维CTA及高时间分辨率的动态对比增强MRA等新技术可更好地显示慢速侧支循环血管。

影像评估相关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


对于年龄≥40岁且伴有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的社区人群,可首选TCD、TCCD进行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也可应用TOF-MRA对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进行狭窄程度评估。(2a级推荐,B-NR级证据)

推荐意见2


对于asICAS患者,不建议进行DSA检查。(3级推荐,C-EO级证据)

推荐意见3


DSA是评估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的金标准,而CTA在检测>50%管腔狭窄及闭塞病变方面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TOF-MRA显示重度狭窄的sICAS患者,如果涉及到选择治疗策略,推荐进一步应用CTA或DSA明确血管狭窄情况。(2a级推荐,B-NR级证据)

推荐意见4


对于无创影像评估已明确诊断且不涉及治疗策略选择的sICAS患者,不需进行DSA检查。(3级推荐,C-EO级证据)

推荐意见5


针对病因不明确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磁共振IVWI平扫+增强成像进行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鉴别,尤其是青年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少或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2a级推荐,B-NR级证据)

推荐意见6


针对明确诊断的sICAS患者,如需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应用CTP或PWI。(2a级推荐,B-R级证据)

推荐意见7


针对明确诊断的sICAS患者,如需评估侧支循环状态,可应用MRA、CTA或DSA检查;对于无法应用对比剂成像的患者,可应用TOF-MRA或TCD进行评估。(2a级推荐,B-NR级证据)

推荐意见8


已接受当前指南推荐的规范药物治疗的sICAS患者,推荐以年为单位进行影像学随访,并首选TCD或TOF-MRA等无创性影像检查。(2b级推荐,C-LD级证据)

推荐意见9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可按照临床要求定期随访,建议采用相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基线评估与随访,以确保影像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2b级推荐,C-LD级证据)



五、s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人群差异性


《指南》指出,sICAS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存在人群差异,并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有助于识别高危病变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01




管腔狭窄程度


重度狭窄(70%~99%)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中度狭窄(50%~69%)患者。

02




卒中机制


不同卒中机制的sICAS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不同。尤其是动脉到动脉栓塞合并低灌注,以及单纯低灌注的sICAS患者,同一供血区域的卒中复发风险较高。

03




斑块特征


高负荷斑块、斑块负荷进展、斑块内出血和斑块强化等影像学特征均与卒中复发风险独立相关。

04




脑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基于CTP、ASL、定量磁共振血管成像(QMRA)和CFD等技术显示,存在远端低灌注、跨病变压力梯度大及病变局部剪切力显著升高的患者,其卒中复发风险显著增加。

05




脑血流自动调节


若sICAS患者存在脑血管反应性损伤,则其卒中复发风险可能升高,但相关证据有限。

06




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较好的s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通常较低,且功能结局较好,但软脑膜侧支状态对管腔中度与重度狭窄的sICAS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07




遗传学因素


如RNF213基因变异、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和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相关基因等,均可能影响sICAS患者的卒中风险,但相关证据尚有限。

08




TIA或小卒中合并ICAS


合并ICAS的TIA或小卒中患者,其90天内的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无ICAS的患者。

09




合并其他疾病


ICAS合并其他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癌症、风湿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能增加卒中复发风险,但相关证据十分有限。



六、生活方式管理


除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外,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在ICAS患者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亦十分重要,涵盖适量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及戒烟等方面。因此,《指南》就生活方式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推荐意见。

生活方式管理相关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0


建议有安全运动能力的sICAS患者至少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以减少复发性卒中和血管事件的风险。(1级推荐,B-NR级证据)

推荐意见11


建议有安全运动能力的asICAS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或等效组合的活动,以降低首次发生卒中的风险。(2a级推荐,C-EO级证据)

推荐意见12


建议ICAS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豆类、谷物和鱼类摄入,减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2a级推荐,C-EO级证据)

推荐意见13


对于仍在吸烟的ICAS患者,建议戒烟以降低卒中风险。(1级推荐,C-EO级证据)



专家简介


冷.png


冷昕祎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


  •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科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助理编辑,Strok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European Stroke Journal 编委。

  • 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及影像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医疗卫生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总经费>700万元,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篇,总影响因子>270。



焦力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

  • 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 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


徐2.png


徐蔚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世界神经超声联盟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超声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脑血管功能与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超声,神经影像,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多篇



未完待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