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2025 ESMO年会这一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ADC博度曲妥珠单抗的Ⅲ期临床研究(KL166-III-06)以重磅口头报告(LBA24)形式公布了其积极结果。该研究直接对比博度曲妥珠单抗与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数据的公布引发了国际肿瘤学界的广泛关注。
几乎与此同步,2025年10月17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该药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
博度曲妥珠单抗在学术认可与监管批准的双重突破,不仅为中国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重要治疗选择,也标志着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在国际高级别循证舞台上实现了从“追随”到“并行”乃至“引领”的关键跨越。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们特邀该领域权威专家潍坊市人民医院王文辉教授,深入解读KL166-III-06研究的科学价值与其对临床实践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溯本求源
未竟的临床需求与治疗困局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HER2阳性亚型约占20%~30%。该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等特征,是临床治疗中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随着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结局已获显著改善。然而,对于经历前线治疗后仍发生进展的患者,后续治疗手段依然有限,生存预后亟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ADC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重要价值。目前国内已有数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应用于临床,如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与维迪西妥单抗RC48。然而,现实的临床实践仍面临严峻挑战:T-DM1的疗效提升有限,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得长期、深度的疾病控制;T-DXd则因间质性肺疾病(ILD)等特定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在临床应用时需进行极为审慎的患者筛选与毒性管理;而维迪西妥单抗则因其适应证主要局限于肝转移患者,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开发兼具卓越疗效、可控安全性及广泛适用性的新型治疗方案,已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的关键方向。
循证突破
2025 ESMO重磅数据深度解读
KL166-III-06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直接对比博度曲妥珠单抗与T-DM1在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共纳入365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博度曲妥珠单抗组或T-DM1组。患者基线特征显示,53%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种以上抗HER2治疗,61%的HER2+患者为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3+,接近6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TKI治疗,入组人群高度贴合当下中国临床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截至2025年4月26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4.9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由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结果显示,与T-DM1组相比,博度曲妥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PFS获得了显著且具有高度临床意义的延长(11.1个月 vs 4.4个月;HR 0.39,95% CI: 0.30-0.51,p<0.0001)。这一结果清晰地证明了博度曲妥珠单抗在遏制疾病进展方面相较于T-DM1的卓越能力。
在客观缓解率方面,博度曲妥珠单抗同样表现优异,BICR评估的ORR高达76.9%,显著优于T-DM1组的53.0%,体现了其强大的缩瘤能力。
而在备受关注的总生存期数据方面,尽管目前两组的中位数据均尚未成熟,但博度曲妥珠单抗组已呈现出明确的获益趋势,风险比为0.62(95% CI: 0.38-1.03),为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结局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早期信号。
该研究的亚组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其结果的普适性。无论患者既往接受的抗HER2治疗线数如何、是否伴随内脏转移、是否使用过帕妥珠单抗、是否使用过抗HER2 TKI,博度曲妥珠单抗组均展现出持续且一致的PFS获益。这强有力地证实了该药物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全人群中的广泛适用性及其疗效稳健性,在当前临床治疗路径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为该类药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安全性方面,博度曲妥珠单抗展现了经过优化的不良反应谱。其血液学毒性及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低于T-DM1对照组,且该组未出现导致死亡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此外,博度曲妥珠单抗在此项关键Ⅲ期研究中的ILD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也相对可控,从而为患者获得持续、稳定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博度曲妥珠单抗的毒素为MMAF类似物,以此类毒素作为载荷的ADC药物眼部不良事件较常见,通过对症治疗、暂停给药或剂量降低等可管可控。博度曲妥珠单抗这种具备差异化载药的结构特性,是其区别于现有疗法、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博度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在头对头Ⅲ期临床研究中较T-DM1显示优效性的国产HER2 ADC药物,其研究数据不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更展现出明确的临床价值。该药物为既往接受过抗HER2 TKI治疗的广泛人群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后线治疗选择,为我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增添了重要的新选项。
价值升华
多维视角下的时代意义
博度曲妥珠单抗的成功上市及其Ⅲ期研究的阳性结果,其意义已超越单一药物的范畴,展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行业影响力。
在临床实践层面,它首次为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全人群提供了来自本土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解决方案,填补了该关键治疗领域中国创新ADC的长期空白。其基于头对头研究获得的优效性数据,使其具备了直接挑战并可能重塑现有治疗标准格局的潜力,将有力推动临床指南与诊疗路径的更新。
从药物研发视角看,博度曲妥珠单抗以曲妥珠单抗作为抗体骨架,采用创新的K-Lock偶联技术与VC连接子,与新型MMAF类似物高活性微管蛋白抑制剂Duo-5相结合,构成了其差异化的分子结构基础。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ADC这一领域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重要跨越,体现了本土医药研发体系在复杂生物药领域的整体进步。
(博度曲妥珠单抗结构图)
从产业推动角度而言,该药从研发至获批的高效推进,展现了我国助力创新药物加速惠及患者的“中国速度”,不仅为本土医药产业注入强劲信心,也为全球抗癌药物研发体系贡献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中国路径。
博度曲妥珠单抗的旅程方才启航,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充满想象。随着该药在真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与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博度曲妥珠单抗有望在HER2阳性肿瘤的治疗谱系中占据更为核心的位置,持续为精准医疗时代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秉轴持钧,谋远健行。博度曲妥珠单抗从正式获批到在2025 ESMO这一国际顶级学术舞台的重磅亮相,不仅标志着其在临床应用的落地,更以高级别的中国循证证据确立了其学术地位。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汇聚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探索、临床研究者的严谨求证与监管机构的前瞻审评,共同构筑了以患者临床价值为核心的创新闭环。期待博度曲妥珠单抗能够早日惠及广大患者,并以此突破为新的起点,催生更多源自中国的原创性成果,共同推动人类抗癌事业不断向前,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潍坊市人民医院
乳腺病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潍坊名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内科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乳腺综合治疗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第一届乳腺专家委员会 常委
潍坊市医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医学会乳腺疾病多学科联合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潍坊市抗癌协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审核丨潍坊市人民医院王文辉教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