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微视频】| 张苏展教授谈《2019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9-05-31作者:Aurora经验
结直肠癌 基层医生张苏展教授2019 CSCO指南指南解读

       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系列指南已经发布,自2016年CSCO发布首版指南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现已成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重要的参考书籍。今日肿瘤特别推出《2019 CSCO系列指南专家解读》视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指南更新要点,助力临床肿瘤诊疗事业的发展。

       今日邀请到的是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解读《2019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



张苏展教授

01 组长解读本指南更新要点

       本次指南的更新体现在从以前的继承转变为现在的创新。曾经指南的主要内容是沿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指南,而今年,CSCO指南更多地加入了,基于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和临床试验数据而来的我国专家的共识。

       今年指南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诊断的格式化

       首先是诊断的格式化,例如对病理报告的格式化和影像报告的格式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左半结直肠和右半结肠的分层概念

       第二,针对结直肠癌治疗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引入了左半结直肠和右半结肠的分层概念,无论是对远处转移的转化治疗,还是对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都需要根据左半结直肠和右半结肠分层进行靶向药物的选择。自去年我国靶向药物广泛进入医保,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越来越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机会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引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第三,目前已有进口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我国获批上市,虽然其适应证暂未包括结直肠癌,但在国外的研究中已证实对于错构修复基因有突变的患者或微卫星不稳定高度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若不能耐受化疗,则将免疫治疗推荐为一线治疗,而对于二三线治疗化疗失败的患者,免疫治疗也是有效的选择。

      以上三个方面是今年《2019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02  进一步解读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方面的更新

       转移性结直肠癌是制约结直肠癌疗效提高的重要原因。I、II、III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或联合辅助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0%,80%和60~70%。而IV期患者基本上认为没有五年生存率。目前,部分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转化治疗或各种局部治疗手段可达到无疾病存在状态,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关注,如果能够提高这部分患者治疗效果,那么结直肠癌整体治疗的效果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因此今年《2019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很大一部分关注的是晚期结直肠癌。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更新内容包括,前文提到的左半结直肠和右半结肠的分层概念,以及免疫治疗引入进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患者的治疗中。另外,一项重要更新是关于国产原研药物呋喹替尼的推荐,该药在国内首先完成了临床试验,FRESCO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作为一类证据,证明了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中,呋喹替尼可获得国际一流的治疗效果,该药物目前仅在我国上市。

03  本指南对基层医生的指导意义

       与国内外其他指南相比较,CSCO指南的最大特点是表格式呈现,简便易于应用。只要基层医生对所负责患者的病情有全面清晰地了解,那么在指南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及方案的推荐。

       CSCO指南不仅发行纸质版,现在也在开发电子版,即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查找治疗方法。基层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随身携带这种“口袋书”,根据指南对不同肿瘤进行相应、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不同于三甲医院肿瘤科分为多个专病中心,基层医生往往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癌种的患者,在应用指南时一定要注意反复通读,避免对不同癌肿治疗策略的混淆应用。例如,在胃癌治疗中有效的药物并不一定能在结直肠癌治疗中使用;部分肿瘤应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时,主要依据PD-1配体(PD-L1)表达水平,而结直肠癌中需要根据错构修复基因突变情况决定是否使用PD-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抗HER2药物的使用需要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而非单纯使用二代基因测序(NGS)检测HER2基因突变等。因此,在无法确保对各类癌肿都能精准掌握且灵活应用的情况下,CSCO推出的纸质版及电子版指南,将更易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诊疗策略。

       在CSCO各指南组组长解读2019 CSCO系列指南的微视频后,今日肿瘤还将继续推出从不同角度详细解读各癌肿指南的视频,敬请关注!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视频剪辑 | 梁毅(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