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年7月肾脏领域重磅基础研究

2025-08-12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2025年7月,肾病领域共计发表4篇重磅论文:4篇基础研究分别发表于ScienceNature和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我们将研究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结果、结论与展望总结如下。


Science: Controlled colonization of the human gut with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bial therapeutic



图片


研究背景: 肠道微生物组在调节宿主代谢和免疫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治疗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新兴靶点。高草酸尿症是一种由体内草酸积聚导致的代谢紊乱,是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尚缺乏有效、安全的长期干预手段。工程菌治疗策略通过在肠道中降解草酸,展现出治疗潜力。


科学问题:尽管已有策略可增强工程菌的定植能力,其在人体中长期稳定性、可逆性及代谢治疗功能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尤其在高草酸尿症等疾病状态下,工程菌的生态行为、治疗效应以及潜在的基因水平转移(HGT)等安全性问题仍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其临床转化应用。


研究结果:研究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成功构建了一株具有可控定植能力的工程化Phocaeicola vulgatus菌株(NB1000S),其能在肠道中高效降解草酸,从而降低尿草酸排泄量,并缓解草酸过多相关的疾病,如肾结石与肠源性高草酸尿症(EH)。在动物模型中,NB1000S显著降低了草酸尿排放,在胃旁路手术模型中也能消除因手术引发的草酸排泄升高;在人类健康志愿者中,该菌株可在补充紫菜聚糖(porphyran)条件下有效定植,停用后基本可清除。进一步优化的“三层条件依赖性衰减”系统显著降低了突变逃逸风险。此外,初步在EH患者中的试验显示,虽然菌株定植效率有所下降,但在成功定植者中尿草酸有一定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菌株存在一定的基因水平转移风险,包括其工程模块被转移至人体内源菌中,提示未来应更严格控制生物安全性。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展示了合成微生物治疗在调控宿主代谢疾病(如高草酸尿症)中的潜力,并提出一种可控、安全、可调节的工程菌策略,为微生物治疗临床转化提供新范式。虽然该工程菌在动物与健康志愿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草酸清除能力与可控性,但在患者中仍面临定植效率不稳与基因转移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菌株稳定性与环境生物安全设计,开发多重控制机制以预防基因水平转移,同时开展更大规模、更长随访的人体临床试验,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拓展其在其他代谢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信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C. DeLoache团队和Justin L. Sonnenburg团队。


Science: A hypoxia-responsive tRNA-derived small RNA confers renal protection through RNA autophagy



图片


研究背景:肾脏对缺氧高度敏感,缺氧导致的组织损伤是多种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病(CKD)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已知缺氧会激活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转录、转译与代谢重编程,但其对非编码RNA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科学问题:tsRNA不仅是tRNA降解的副产物,还可调节细胞应激与免疫反应,但其在肾脏缺氧应答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缺氧显著诱导了一种新型tRNA衍生小RNA,命名为 tsRNA-Gly-GCC-5' (tiRNA-Gly)。该tsRNA在多种肾脏细胞中表达上调,并在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表达显著增强。外源表达 tiRNA-Gly 可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肾组织损害。机制上,tiRNA-Gly 通过与RNA结合蛋白 YBX1 结合,靶向募集选择性RNA自噬通路,从而降解促损伤的mRNA,减缓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敲除tiRNA-Gly 或其靶向通路显著增强肾损伤,而增强其表达可带来保护效应。研究还发现该通路在人类肾活检组织及尿液中均被检测到,具有一定的临床相关性。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缺氧诱导的tiRNA-Gly可通过RNA自噬机制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为tsRNA在调控器官缺氧应答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一发现拓展了我们对非编码RNA调控机制的认识,也为开发基于tsRNA的肾脏保护策略提供了新靶点。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此类tsRNA在其他组织损伤、慢性炎症与代谢病中的功能与转化潜力,并评估其在临床中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分子的可行性。


作者信息:来自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 Guoping Li 与 Saumya Das 研究团队。


Nature: Pathology-oriented multiplexing enables integrative disease mapping



图片


研究背景:组织蛋白质的表达和空间分布是健康和疾病的关键决定因素。尽管多重成像技术近期取得进展,但整合生物层级(如细胞结构、亚细胞域和信号活性)仍存在挑战,主要受限于抗体面板组成和图像分辨率的限制。


科学问题:如何开发一个可扩展、质量控制严格且可解释的框架,结合高多重亚细胞分辨率成像与软件工具,以整合分析跨生物层级的蛋白质共表达模式,从而揭示疾病特征?


研究结果:该研究开发了PathoPlex病理导向多重成像框架,为复杂疾病提供全新研究工具。并在多种人类疾病样本和动物模型中验证其性能。通过对小鼠急性损伤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以及无明显病理改变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活检样本的空间成像分析,PathoPlex 能够以亚细胞分辨率识别出关键的致病细胞群体与信号通路(如JUN信号在肾小囊上皮细胞中的激活),并准确复现临床病理学所用的诊断特征。该平台不仅揭示了DKD进程中近端小管损伤、线粒体应激、ECM重塑等关键事件,还能够通过与公开组学数据库联动进行药物靶点筛选和作用路径验证,指出如SGLT2抑制剂和PDE5抑制剂在调节TRPC6相关线粒体损伤中的潜在治疗价值。


结论与展望:PathoPlex平台实现了从组织水平到亚细胞尺度的整合性疾病图谱构建,为理解复杂疾病的空间病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工具。其在无标记前提下对潜在疾病早期状态的识别能力,使其具有疾病早筛与干预评估的广泛前景。


作者信息: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的Victor G. Puelles团队和Malte Kuehl团队以及来自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医学中心的Yusuke Okabayashi团队。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onor-recipient mismatch at the SIRPA locus adversely affects kidney allograft outcomes.



图片


研究背景: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仍受限于供受体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当前免疫排斥研究主要集中于适应性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和先天性淋巴细胞(如NK细胞)介导的抗原识别机制,而对先天性髓系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通过SIRPα-CD47信号轴感知的抗原失配机制缺乏系统认知。


科学问题:SIRPα基因多态性可通过调控其与CD47的亲和力,异常激活单核细胞系统,进而触发促炎因子释放和纤维化进程,这一机制是否可能成为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新型免疫学靶点。


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供体与受体之间的 SIRPA 基因不匹配,尤其是 B➔A 型差异,会显著增加肾移植术后移植物的慢性炎症、纤维化以及功能丧失风险。该结果在小鼠模型和独立人群队列中均得到了验证。具体而言,B➔A 不匹配与移植物急性排斥、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以及延迟移植物功能等不良预后指标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独立于 HLA 匹配情况,并且与单核细胞激活及其向树突状细胞和炎症型巨噬细胞分化密切相关。此外,B➔A 不匹配组也更易诱导供体特异性抗体形成,提示其可能通过激活适应性免疫进一步加重移植物损伤。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首次在人类肾移植中揭示了 SIRPα介导的先天性异体识别机制对移植免疫排斥及长期预后的重要影响,为过去仅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机制提供了临床佐证。研究指出,SIRPA B➔A 不匹配可作为一种独立的风险因子,用于识别高风险患者群体。未来可将 SIRPA 基因分型纳入供受体匹配与个体化免疫监测策略中,优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提升移植预后。此外,针对 SIRPA 介导的单核细胞激活通路开发新型免疫干预手段,也将成为移植免疫治疗的潜在方向。


作者信息: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Starzl移植研究所的Aravind Cherukuri团队和Fadi G. Lakkis团队。


来源:KidneyCode
200 评论

查看更多